本文摘自 名医胡希恕治疗脾胃讲座的学习笔记,精简归类。
1、呕恶、下利(或便溏)、肠鸣、心下痞硬(满而不痛、闷堵)为主、或其他症候,如胃痛、食欲不振。
半夏泻心汤,和解,寒热错杂痞症
半夏15g,*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克,*连3克,大枣4枚。
甘草泻心汤
炙甘草12,*芩9,姜半夏12,大枣2枚,*连3,干姜9,人参9
生姜泻心汤
生姜12,炙甘草9,人参9,干姜3,*芩9,半夏9,*连3,干姜9,人参9
2、嗳气、有呃逆、泛酸之类,无肠鸣、无下利,大便反干,但心下也发堵,痞硬。
旋复代赭汤
旋复花、半夏、炙甘草各9克,人参、代赭石各6,生姜15,大枣4枚
3、腹满为主,也呃逆,但以呃逆为舒服,不似旋复花代赭石之呃逆为苦
外台茯苓饮
茯苓18克,*参18克,炒白术12克,生姜4-5片,枳实12克,橘皮10克
病痛重加元胡即延胡索,胀满重加木香、砂仁。
4、有的胃病、没有恶心、呕吐、但痛,
用小建中汤,饴糖30,桂枝9,炙甘草6,大枣6枚,白芍18,生姜9
主治在痛(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还有甘草粉蜜汤,去铅粉,加祛瘀止痛的白芨,用于治疗胃溃疡百发百中,尤其胃出血更好。
甘草粉蜜汤,炙甘草8钱至一两,白芨3-4钱,蜂蜜1两半,煎2次后去药渣,把汤煎浓后一次服。
5、食欲不振、咽中有物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半夏12,厚朴9,茯苓12,生姜15,苏叶(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6克
紫苏,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气,止脚气。
厚朴,辛散苦降,燥湿化痰,降气平喘。芳化温燥中焦之湿,又能行脾胃之气。适用于湿阻中焦,气滞不利所致的脘腹胀满疼痛,食少呕恶之证。用于胃肠气滞证。本品气味芳香,善行中焦之气,使胃肠气机通畅,而消除脘腹胀满,为行气消胀要药,适用于胃肠气滞之证
6、食管痛,有热者,栀子豉汤,栀子9克(擘)香豉4克(绵裹)
以水毫升,先煮栀子,得毫升,纳豉煮取毫升,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7、有胃痛、关节痛,用桂枝汤(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3g)、附子汤合治,关节、胃痛同治。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临证加减变化万千,勿擅自用药,用药请遵医师建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