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两河镇产业扶贫助推群众脱贫增收中国

通讯员雷振波燕兆林在地处康县南部山区的两河镇刘山村的伟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饲养员正在给太平鸡苗喂养饲料。合作社负责人刘伟说,今年7月份,合作社从康县梅园太平山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购买只乌鸡苗,按照签订的回购协议,鸡苗饲养到6个月后将全部以25元一斤的价格回购,我们只管将乌鸡喂养好,不用再担心销售问题。该镇素来都有养殖土鸡的历史,今年以来,依托产业奖补*策的落实,鼓励农户利用旧房改造、拆危后闲置土地改造而来的鸡舍养鸡,在巩固原有土鸡养殖规模的基础上,引导农户、合作社引进肉质好、市场需求大的太平鸡苗余只,目前全镇肉鸡存栏余只。相比于太平鸡养殖,茶叶产业在该镇的覆盖面更广。该镇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始于年。现有茶园亩,覆盖廖坝至后营7个行*村,年茶叶加工量达25吨,产值达到万元,但加工销售主要是以春茶为主,茶园单产低,茶农生产积极性不高。为进一步提高茶农积极性和茶园综合效益,该镇一方面不断加大对茶园的管理力度,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一方面瞄准大众市场,积极引进茶叶加工企业,探索夏秋茶的采摘加工。目前,今年新引进的两家茶叶加工企业均在收购加工茶叶,这不仅为农户增收拓宽了渠道,更有力推动了全镇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步伐。同样,在两河镇廖坝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里,杨恒平正带领工人将香菇菌棒摆放进大棚。在一排排码放整齐的菌棒里,似乎已看到丰收的喜悦。眼前的这片基地属于康县宇轩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年初,我镇借着残疾人就业基地建设的春风,积极与上级残联联系,依托康县宇轩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建标准化香菇大棚6座,用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带动残疾户增收脱贫。在做好食用菌基地建设的同时,公司负责人杨恒平瞄准市场需求,新建白芨育苗大棚2个,种植五味子9亩,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丰富多元产业结构,有效防范了市场风险因素。“项目建设及其他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共流转土地80亩,每亩流转费用元,流转的土地大多是贫困户闲置的土地。同时通过安排有条件的残疾人就业,已带动22个残疾人就业”。杨恒平告诉笔者说,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建设的推进,将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当地群众创造了更多的增收门路,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今年以来,两河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目标,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强打“产业牌”,持续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建成“*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驾驭好以太平鸡、食用菌、茶叶三驾马车,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上求突破,在特色种养殖上增收益,为农民增收开拓一条持续的致富门路。目前,该镇已有中坝扶贫车间、丁山村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街道村羊肚菌种植基地等13个新型产业落地见效,全镇发展中蜂养殖余箱,竹笋菌及羊肚菌种植40亩,土鸡及太平鸡养殖多只,茶园种植亩,全镇天麻成品麻年产量逾吨、零代天麻种子20余吨,富民产业在两河大地上闪亮登场,该镇所有的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huazixunlh.com/afhpz/704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