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白芨除了具备较好的观赏性之外,还是一种可助于于止血生肌的中药材。种植白芨的经济效益较好,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均可种植。
白芨属于球茎植物,比较类似兰花草,它的花有*、红、蓝色等多种颜色。白芨的种植环境不算挑剔,在适宜的大田、山坡和庭院均可种植。它的品种较多,随着种植地域的差异,物候规律也有较大的差异性,但是集中在4~5月份开花,7~9月份结果。白芨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球茎部分,价格也普遍在元/斤左右,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要如何种植白芨,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一、白芨的生长环境要求。
白芨是喜阴植物,适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在遮阴效果较好、土层深厚和通风性较好的土壤都能种植,如果是在大田种植需要避免阳光直射,并且不适宜水田种植。长江流域地区的山地较多,选择海拔~3米左右的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与灌木林都可以加以改造种植白芨。白芨不仅喜阴还耐寒,所以一般比较潮湿的山地、丘陵都可以种植白芨。
二、白芨的种植管理要求。
白芨的种植以播种繁育和分株繁育为主,在气候湿润的春季种植成活率更好。而实现白芨的高效种植,还需从土壤改造、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加强抚育管理。
①土壤复垦深耕。白芨是块茎、球茎植物,对土壤的深厚与疏松要求较高。在种植之前就要作土壤深翻处理,同时清除杂草与碎石,充分土壤改造的通透性。
②肥水管理。白芨对水分的需求并不明显,幼年期适当浇水就可以。需肥量也不大,以氮肥、磷肥为主。为种植之前结合土壤复垦可施足熟腐的牛栏粪肥,再半个月浇施一次稀薄的农家粪水肥;等开花以后则开始施磷肥,一个月施一次即可。
③病虫害防治。白芨虽为药材,但是抗病虫害的性能并不好。软腐病、炭疽病、根腐病以及蝼蚁、蛴螬等病虫害的发病率也比较高,通常可以适量浓度的多菌灵、 托布津和辛硫磷来喷施或者灌根处理。
三、白芨采收时候的注意事项。
白芨的生长期很长,春季种植白芨以后,到了第4年的秋季才可以采收,一般都是9~10月份开始挖采,但是根据种植环境与技术的差异,采收的时间也可能不一样。要保证白芨的品质,就不能提前挖采,种植4年后的九十月份白芨的茎叶*枯了,就能够挖采了。去除杂质和沙土,湿的或者晒干的白芨都可以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