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这五年,变了这么多你都知道吗宁夏

3月2日,银川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府工作报告对年及“十三五”工作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对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年经济回暖,财*支出8成投向民生领域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招商引资实体项目到位资金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1%和7.5%。

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及时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10条等*策措施,新增减税降费81.94亿元,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力促消费回暖,将疫情影响降到 。

规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70%,5G基站基本实现市区和县城全覆盖,数字城市指数挺进全国50强。隆基年产15GW单晶硅棒和切片、石墨烯改性三元正极材料和导电浆料等项目建成投产,蒙牛乳制品生产基地、鑫晶盛年产吨工业蓝宝石晶体等项目落地建设。共享装备入选年“全国质量标杆”。高新区被认定为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统筹城乡发展,高质量完成全国城市设计试点任务。银西高铁全线通车,银川步入高铁时代。打通拓宽市*道路15条,新辟优化公交线路54条。年度棚改任务全面完成,改造老旧小区个,个老旧无物业小区实现规范化管理。新增停车泊位5.6万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获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治理率分别达90.6%、93.4%。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西南部防洪排水、东部水系连通工程全面完成,收回河滩地约19万亩,完成国土绿化9.26万亩。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东热西送”二期建成投运,市区清洁供热比例达96.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2%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6%,主要入*排水沟水质全部达标,*河银川段水质保持Ⅱ类进Ⅱ类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位居全国前列。农业“三减”指标下降10%。

“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成为中国营商环境示范引领标杆城市,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经验被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国际卡班银川首发,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海关监管区封关运营。经开区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苏银产业园东西协作成效显现。

全市财*支出80%以上投向民生领域,10件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镇新增就业6.2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87%。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救助补贴2.73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1所,完成学前教育“”目标。率先在全国出台互联网诊疗服务规范,医疗联合体覆盖城乡。

盘点银川这五年,你的获得感增加了吗?

“十三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年翻一番,年均增长6.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连续多年保持双位数增长,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近3倍。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30%。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3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1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闽宁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贺兰山、白芨滩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水、空气质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入选国家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项重点改革任务深入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迭代升级,原创性推出一体化集成审批和“”审批模式,成为全国开办企业用时最短、不动产登记效率 、项目审批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新增市场主体18.8万户。引进国内强企业25家,外贸朋友圈辐射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亿元。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增加36.48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提高至79.1%。新改扩建城市主次干道条,新增市*道路公里、农村道路公里。建成美丽村庄个、 特色小镇3个。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25%、40.84%、17.16平方米。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

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累计投入民生保障资金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比年翻一番,年均分别增长6.9%、8.1%。建设公租房30.77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个、棚户区万平方米,30万群众住上了“暖心房”。“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走在全国前列。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年,银川市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0%、8.0%,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保持总体稳定,节能降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

预计到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1%,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宁夏日报记者 徐佳敏 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huazixunlh.com/afhgx/396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