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洞口县青山绿水间筑起瑶乡脱贫致富路

邵阳日报全媒体记者马剑敏

“手机有了信号,自来水到了家,村里还种起油茶、罗汉果,办起了竹子加工厂,咱村里人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5月8日,说起村里的变化,洞口县大屋瑶族乡青山村村民曾维龙如数家珍,“年前,这里手机信号都没有。天旱时,连水都没有喝,要到一二公里远的地方挑。”

地处大山深处的青山村,如今山清水秀,生机盎然。

要脱贫,基础设施得先行

青山村地处雪峰山腹地,海拔余米,是省级深度贫困村。全村共有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6户人。年3月底,驻村帮扶单位调整为国网邵阳市供电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 书记覃伟*依然记得刚到村子里的情形,“村里缺水,没手机信号,进村的路宽仅3.5米,且年久失修。农民普遍贫穷,村里无集体收入、无产业经济。”

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覃伟*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付乐智带着队员们开始走村串户,聆听村民心声,摸索适合该村脱贫致富的路子。

经过调研,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要想脱贫,基础设施要先行。对青山村来说,水、电、路、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是发展瓶颈,也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基本保证。

“头等大事就是通手机信号。”针对青山村没有移动信号,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争取建设资金,年6月,建成一座移动信号塔,另外一座信号塔则于年上半年建成。对未硬化的通组公路,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平整、铺砂。年6月,青山村檀木片5.4公里公路水泥硬化全面完工,接着老山组、新建组、*毛界组、清水组至*宝组等通组公路水泥硬化列入有关项目,正待实施。着力推进安全饮水工程、农网升级改造,使全体村民喝上了安全饮用水,%地解决了村民生活用电和生产用电问题。

想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

“我们山里人要想富起来,没得产业支撑,那就是一句空话。”村民易图吉说道。

“缺资金、缺主导产业。”付乐智认识到,青山村要实现持续增收致富,巩固扶贫成果,只有发展产业。发展产业,成了摆在驻村帮扶工作队面前的重要任务。

在青山村,有一段驻村帮扶工作队“三次相邀”的佳话。覃伟*和付乐智看到漫山遍野的竹林没有得到利用,感到可惜。经过打听,他们把目光盯上了在广州开外贸公司的易图吉。年易图吉春节回家,工作队邀请他在村里办厂。易图吉考虑到成本等问题,拒绝了。覃伟*他们没有灰心,年趁着易图吉回乡,再次找到他进行劝说。这次,易图吉有些动心,但仍没有下定决心。年5月,覃伟*再次找到易图吉,帮他分析市场前景、产地优势等,终于让易图吉下定决心回村建厂。 ,双方商定:村里以10万元资金入股、占股20%,按股分红的收入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这样既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又带动全村群众增收。年7月,竹炭加工厂正式成立并投产,当年销售额就达40万元,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达80万元左右。

靠着这样的韧劲,该村成立油茶、罗汉果、白芨等合作社,清水养鱼、养虾,白芨、油茶、罗汉果等特色种植养殖业慢慢地在村里发展起来。年青山村摘下了贫困村的帽子,仅剩的2户5人也将于今年脱贫。

满山的油茶林、长势喜人的白芨、小溪流里畅游的鱼虾,为昔日的贫困村增添了勃勃生机,农户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返乡创业在村里开了手工作坊企业“瑶味坊”的潘蔚感慨地说:“*的扶贫好*策给我们瑶乡带来了新希望,咱们的日子越过越舒心,越来越有奔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huazixunlh.com/afhgx/425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