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剑川县马登镇玉龙村“扶贫印记”供图 玉龙村,背靠“滇省众山之祖”的雪邦山并为山下“ 村”,地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马登镇西北边,距镇*府所在地3公里、县城60多公里,平均海拔米,辖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户人,其中农业户户人,白族占99.7%。
长期以来,玉龙村集高原、民族、贫困、山区为一体。气候冷凉,土地瘠薄,农民以传统种养殖为主,但田地亩产80公斤,仅能勉强维持不挨饿。全村没有1米硬化路,人畜饮水、生产用水也是难题。
年,玉龙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元,贫困人口户人,贫困发生率32.5%。“前世不修,生在兰州”“游*好闲正经事,务农根本败世人”等冷空中回荡的谚语,诉说着白村之无奈和农民之渴望。
云南剑川县马登镇玉龙村“扶贫印记”供图 年8月,作为专责部门和全省扶贫系统的 ,云南省扶贫办主动强化*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在从武定县插甸镇调整到剑川县金华镇之后,再次主动将结对帮扶对象调整到玉龙村,白村梦搭上了“中国梦高速列车”。
5年来,云南省扶贫办和玉龙村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打牢基础、共联共建、示范引领、为民服务,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元,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全部清零,成功创建*建扶贫“双推进”示范点,被命名为“云南省卫生村”,入选了全省39个“扶贫印记”村。
云南剑川县马登镇玉龙村“扶贫印记”供图 滴灌,扶贫扶到点子上
走进脱贫攻坚办公室,墙壁上的《玉龙村 脱贫攻坚户户清项目实施进度表》格外醒目,贫困群众所享受到的项目内容、实施进度,在“施工图”上能清晰地反映出来,各类公示信息规范有序。“我们的项目, 到户,责任到人,一项一项抓落实,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陆世*介绍说。
5年来,玉龙村*员干部跑成“泥脚子”,找准症结把准脉,找到“金点子”,开对药方拔“穷根”。编制实施《玉龙村 脱贫行动方案(—年)》、绘制实施《玉龙村 脱贫攻坚“施工图”(—年)》,累计投入财*专项扶贫资金多万元,整合财*涉农资金多万元,发放红色信贷、扶贫贷款多万元, 做到产业带贫机制强、就业持续稳定、饮水达标安全、住房安全稳固等。
云南剑川县马登镇玉龙村“扶贫印记”供图 聚焦增收,鼓起了“钱袋子”
走在乌嘴坪片区,一排排苹果苗郁郁葱葱,长势良好,群众正忙着为果苗除草。难以想象的是,这座“金山银山”,是由一片撂荒近20年的硗瘠荒坡发展而来。通过统筹整合资金,依托剑川蓝月谷农庄有限公司和瑞彪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率先示范种植高标准苹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7亩,村集体和贫困户的土地租金从无人问津飙升到元/亩·年,带动种植多棵,5户农户(含脱贫户)户均种植棵以上,“一村一品”正在形成,且日解决就近就业50人以上。“想不到荒了20年的地,现在居然变成‘花果山’。”村委会主任高云庭感慨地说。
玉龙村始终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主要依托和根本出路,巩固提升传统产业,选优找准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流转土地亩种植木梨,建成养牛场培育壮大集体经济,村民养殖*牛头以上,脱贫户(含农户)10户养殖*牛头以上,6户养殖山羊头以上,带动青储饲料种植数百亩。群众养殖生猪、青花鸡等数万头(羽),种植鲜食玉米、马铃薯、芸豆、白芨、*参等上千亩,种植重楼、花椒等上万棵……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始终秉持“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动员村民人次参加远程培训,开展就业培训人次,提供个就业岗位,特邀赵祖龙等专家现场指导,稳定转移就业人,户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
云南剑川县马登镇玉龙村“扶贫印记”供图 坚持标准,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
“以前感冒吃药、打针都要到卫生院,有些老人外出不方便,耽误了病情,现在买药、输液在村里,方便多了,大部分费用还给报销了。”正在村卫生室输液的群众欧晋爱老人说。
5年来,玉龙村始终瞄准特定贫困群众 帮扶。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人员,适龄人员%入学,通过省扶贫办自筹、企业赞助等方式,筹集资金近30万元,用于发放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助学金、改善村幼儿园办学条件。基本医疗保障覆盖所有农户,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有病能及时就医比例、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均为%,村卫生室达标,常见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看得起,得了大病、重病后不影响基本生活。攻坚住房保障,投入专项资金多万元,改造危房户,质量提升户,确保遮风避雨、安全稳固。改造提升玉龙自来水厂,户户铺水管、装水表,专人管护并收取水费,“建、管、护”机制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云南剑川县马登镇玉龙村“扶贫印记”供图 强基固本,基础设施硬起来
“年以前,全村没有1米水泥路,没有1盏路灯。现在道路全部是水泥路,雨天不怕泥,晴天不怕灰,天黑出门有路灯。”村里的脱贫*员李瑞昌激动地说。目前,玉龙村标准化活动场所充分发挥作用,打通了*同人民群众的“ 一公里”。实施道路硬化1万多平方米,土地提质增效亩,田地亩产提高到公斤以上。6个自然村均有活动室、休息长廊和休息亭,安装路灯盏,栽种雪松上千棵,安放垃圾箱30个,发放垃圾桶只,每月组织开展“*员志愿服务”美化、绿化、亮化家园。
云南剑川县马登镇玉龙村“扶贫印记”供图 倾情帮扶,指方向定*策
“大妈,今年家里的收入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阿叔,您家的房子改造享受了多少的*策资金?”“你们又来看望我,这几年村里变化太大了,感谢你们!”这是省扶贫办干部职工无数次走访帮扶户中的家常话。一声声真挚的问候,一句句由衷的感谢,道出了帮扶干部的真情实意,说出了贫困户的由衷感激。
挂钩以来,云南省扶贫办真抓实干、真帮实扶,切实落实“ 施策”和“尽锐出战”要求,99名干部职工挂帮户人,先后集中13批余人次到村开展“转走访”工作。3批16名驻村队员,始终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要求,把初心和使命写在了玉龙村泥泞的足迹里、贫困户温暖的火塘边、老百姓增收的喜悦中。
云南剑川县马登镇玉龙村“扶贫印记”供图 因地制宜,激发内生动力
“各级资金大投入,白乡面貌日新好。不愁吃来,不愁穿,惠民*策好……”一曲曲悦耳动听的白曲在玉龙村自然村活动广场响起来,现场群众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创作白曲,邀请宣讲团开展4场脱贫攻坚*策白曲宣讲晚会,表演了《脱贫攻坚幸福花》《脱贫攻坚奔富路》《脱贫攻坚顶贼扎》《懒汉脱贫》等曲目。在节目演出间隙,和观众们有奖互动,问答“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挂钩帮扶、驻村帮扶以及老百姓切身享受过的帮扶措施,用群众的话讲理论、用身边的事说*策,不断提高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驻村工作队还以《脱贫主要靠自己,不要让人看不起》等为专题,以群众会、家长会等形式,开展了70场次宣讲,以真情感化群众,赢得理解支持*策,鼓励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宣讲中,“感谢*、感谢*府、感谢工作队、感谢你们”,是67岁脱贫人口李作三之“口头禅”。
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定授牌、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新时代文明讲习所等载体,引导广大群众破除“等靠要”思想,增强勤劳致富意识、思想道德意识、人居环境意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玉龙驻村工作队员、*员、团员主动放弃春节假期,冲在“战贫”“战疫” 线,发动群众捐款12多元,积极贡献了白村力量。
示范引领,*建扶贫双推互促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员,*员看支部,支部有力量,脱贫有希望。玉龙村始终认定: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员群众的示范引领是村民脱贫致富的生动教材。制定《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等80多块(条)展板和标语,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苹果主任”、“城归族”等一批批致富带头人,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土地增效与农户增收的路子。云南省扶贫办领导和责任部门全面负责自然村 脱贫,机关*支部与村*总支签订《共建协议》。驻村工作队深入开展“双联系一共建双推进”活动,协调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帮助建立20多个工作制度,协调建设基层*建示范长廊、文化广场,助力玉龙村成功创建*建扶贫“双推进”示范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下的玉龙村,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确保以脱贫攻坚的实效助力乡村振兴,全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白村新篇章!
云南网通讯员陆世*苏金泉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