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建促乡村振兴云南芒市河心场村给猴子

「本文来源:新华日报」

导读

“10月10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我们村的村民姚明申保护菲氏叶猴的故事!”日前,云南芒市芒市镇河心场村书记、主任丁自楼兴奋地告诉记者,通过保护“明星猴”,曾经的深度贫困村也蝶变成“明星村”了。

河心场村景色。

群众搬家,为猴子腾地

行走在河心场村,宽阔的马路两边,一幢幢白墙黑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地点缀在苍翠青山中,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深度贫困村,网络不通,电力不足,村民以狩猎、伐木为生。

“每到果子成熟,总有一群灰猴来‘打劫’!”早些年,姚明申和村民们并不知道,这些恼人的“灰猴”,正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菲氏叶猴。

把猴子赶走很容易,几把 就能做到,可要把它们请回来就难了。丁自楼介绍,当地果断启动“搬家”计划,将身处菲氏叶猴栖息核心区域的大靛地、帮董、分水岭3个村民小组户、人整体搬迁,“劝村民搬离故土很难,但付出是值得的。”

年,当地又腾出2.4万亩地,建立了菲氏叶猴保护地。年,在河心场村启动“芒市菲氏叶猴保护地低碳生态示范村项目”,将杉木林改造成菲氏叶猴等动物喜食的阔叶树种。年,在网络公益平台发起“芒杏河菲氏叶猴公益保护”项目,吸引万余名网友参与。

护林队巡逻中。

收缴 ,组建“护猴队”

不光腾地,还要从根子上解决猴子归来的后顾之忧。年,当选村*总支书记的丁自楼,上任后“烧的 把火”就是收枪,动员村民上交各式 ,尽管当时村民并不理解,但丁自楼不言放弃,经反复入户做工作。一个多月时间,全村共收缴各类 多支,有效遏制了村民上山打猎行为。

一头靠堵,一头靠护。村*总支牵头组建了护林队,曾经的猎人纷纷加盟。护林队从建队之初的2人壮大到如今的26人;工作职责从单一的森林防火,扩展到动物保护、生态治理、生物多样性调查等。年,当地还专门组建了一支监测巡护队,负责对2.4万亩菲氏叶猴栖息地开展科学监测和日常巡护。

河心场村及其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菲氏叶猴提供了 的栖息地,“猴哥”们的日子一天天美起来,猴群数量增长至近只,成为目前国内在单一地区发现的 菲氏叶猴种群。今年是姚明申从事护林员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他惊喜地发现,离自家房屋不远的果树上,久违的“老朋友”回来了。

菲氏叶猴。朱边勇摄

新的“饭碗”,更加有盼头

灰色的毛发,圆圆的淡蓝色眼眶,长长的尾巴……菲氏叶猴长的那张软萌的“娃娃脸”,通过摄影师们的镜头,很快红遍大江南北,半年时间五登央视。

猴子们有了好的栖息地,怎样让搬家腾地的群众过上好日子呢?

要致富,就得有产业。河心场村*总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成立同心茶叶合作社、滇重楼合作社等,大力发展西番莲、草果、甘蔗、姬松茸等经济作物;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规模化养殖生猪、*山羊和优质肉牛。*员胡家虎带头开办石斛代加工点,引导村里建起65家石斛家庭作坊,让搬迁点的妇女、老人不出家门就能务工;26户*员、群众自发组建运输队,到工地找活干,帮忙拉运材料、货物。目前搬迁群众人均收入从年的元,提高到现在的元。“我们不仅住上了水电齐全的新房,收入也有了保障。为猴让地不仅让出了美好的环境,我们的日子也更有盼头了!”搬迁户*正善满心喜悦地说。

搬走的群众有了出路,留在菲氏叶猴保护核心区内的村民们呢?村*总支以传统产业生态化为核心,精心打造标准生态茶园。共发展生态茶叶亩,亩产值0元以上,仅茶叶一项,户均年增收元。

“‘甜龙竹栽培’‘云南特色木本栽培蔬菜示范与推广’等项目正在稳步实施中。”丁自楼对未来充满憧憬,依托云南省林科院的技术优势,村*总支下一步将探索建立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推广滇重楼、白芨、*精等林下作物,逐步完善群众增收渠道。

绿了“青山”,得了“金山”。河心场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菲氏叶猴保护地低碳生态示范村,一条生态保护与增收致富双赢的路子越走越宽。

编辑

刘琼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huazixunlh.com/afhgx/458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