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试种的这一片雪桃长势非常好,虽然试种的面积不大,但是桃子长势非常好,从目前挂果来看,已经到达了预期的效果。”基地负责人马克彪告诉记者。雪桃,是桃子的一种。其果实在立冬前后(10-11月份)成熟,收获时已到了下雪季节,故名雪桃。在陆官街道坪上村,亩雪桃长势正好,雪桃树一般种下去三年以后才会挂果,为了减少基地负担,增加村民收入。今年年初,基地采取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工作思路,套种了亩*豆,多亩烤烟。
基地负责人马克彪查看雪桃长势
“种植毛豆与种植其他作物相比,投入少、好管理、病虫害少、品质好,还不会影响雪桃的生长。”基地技术管理员杨昌金介绍道。放眼望去,基地内*豆迎来了丰收季。十几名工人一边除草,一边采收成熟的毛豆。
在一旁,多亩烤烟也进入了采收季,烟农们正忙着摘烟叶,抓烘烤,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依靠农户林下种植烤烟,可以减少土地管理成本。为农户增加收入。”据杨昌金介绍,亩*豆基地由公司种植,聘用周边农户进行打理。
“今年以来,我们用工人次超过0人次,基地管理、劳务支出费用已经超过百万元。”马克彪告诉记者。
基地采取*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企业投入资金万元,在利益联结上下功夫,盘活坪上村土地资源,基地以元一亩的价格流转土地,第六年以后按每亩50元价格递增到元一亩不再增加,从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入股分红等措施增加老百姓收入。
“从基地建设、到基地日常管理,都是优先使用当地劳动力,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问题。采取土地分块承包,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销售‘一分三统’的模式,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巩固路官街道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成效。”陆官街道*工委书记告诉记者。
基地工人在除草
基地技术管理员杨昌金正带领村民除草采收*豆
对照“八要素”,用活“五步法”,按照兴仁市“三区两线五带”规划布局,陆关街道探索出“4+N+1”的产业发展思路,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发展“雪桃+”产业。采取“企业+基地+*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雪桃0亩,分2期实施,一期种植亩,二期种植亩。整合连片优质土地,建设雪桃种植基地,从建设、采摘等用工方面优先录用本村劳动力,解决坪上村44户人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利用雪桃基地前3年桃树未挂果时机,发动坪上村已经流转土地农户种植*豆、烤烟、白芨等矮杆作物,以达到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发展“薏仁米+”产业。结合兴仁薏仁米优势,宣传发动辖区群众退种低效作物,积极种植薏仁米等高效作物,达到增收目的。在坪上村把格组河两岸可视范围内采用膜侧集雨栽培技术种植薏仁米亩,辐射带动种植亩,达到示范作用。同时,结合季节种植蔬菜,有效避免土地撂荒,达到合理利用土地,增加收入的目的。
发展“烤烟+”产业。积极发动辖区内烤烟种植大户种植烤烟,打造烤烟种植示范基地2个,其中坪上村雪桃基地种植亩,瓦窑村“双塘”(胡家塘子60亩、*泥塘50亩)烤烟种植示范基地亩。示范指导全街道余亩烤烟种植农户,为烤烟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服务,提高烤烟种植数量质量。同时,指导农户在烟杆下种植油菜、绿肥、蔬菜等经济作物,有效避免种植小麦等低效作物,切实增加农户收入。
发展“养猪场+”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在瓦窑村建设养猪场1个,计划养猪0头,采取“养猪场+*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示范带动街道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开展养殖,不断增收致富。
建设1个农耕园。由*府统一出资在陆官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农耕园1个,面积54亩,将园内土地分批、分块地租赁给搬迁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管理使用,自主就近进行农耕生产,为搬迁群众解决吃菜难、吃菜贵难题的同时,也解决搬迁群众的思乡之情,激发了搬迁群众内生动力,确保“搬得出、稳定住、快融入、能致富”,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可度。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段源兴
编辑彭芝莉刘义
编审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