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锦屏县河口乡裕和村,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当地农户用养殖出的稻田鱼作为原料,搭配上裕和独特的配方和传统工艺腌制成的“锦屏腌鱼”,早已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远销全国,裕和村也走出了一条产业助脱贫的特色道路。 让“腌鱼”出山,是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带领锦屏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在主题教育中,省市场监管局坚持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紧扣帮扶村产业实际,发挥市场监管部门优势,以助力锦屏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际成效来践行和体现初心和使命。 至年,在省市场监管局的帮扶下,锦屏县5个对口帮扶贫困村贫困人口从建档立卡的人减少到人,预计今年底将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 脱贫攻坚融初心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市场监管局*组迅速启动主题教育各项工作,研究制定省局*组具体实施方案,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配套方案和措施。同时,省局*组成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实地了解产业帮扶和带动贫困户增收情况,与一线扶贫干部共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具体措施办法,积极解决产业扶贫后续发展难题,进一步明晰了市场监管扶贫思路。 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部分,7月16日,省市场监管局组成2个巡回调研指导组对机关各支部、事业单位*委(支部)开展实地巡回指导,采取“听、查、谈、报”的方式,对存在学习“做样子”,调研“走过场”、检视“不深刻”、整改“空对空”等现象单位进行严督实导,推动主题教育切实取得实效,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响鼓重锤,尽锐出战。省市场监管局就是要找准市场监管和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并精准发力,打好农村产业扶贫硬仗。”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阳向东表示,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是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也是贫困村稳定脱贫、长久脱贫的根本之策。 群策群力战脱贫 作为锦屏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的油茶,小小油茶树正成为锦屏百姓的“富油矿”。 “要想打响锦屏油茶名声,就要按照产品商品化、商品品牌化、品牌市场化的思路,做大做强锦屏有机油茶品牌,包括锦屏其它特色农产品。”推广锦屏特色农产品,省市场监管局驻锦屏县帮扶干部陈威说道。 为此,在定点帮扶锦屏县期间,省市场监管局发挥职能优势,以标准认证品牌助推脱贫攻坚,大力发展腌鱼、油茶、中药材等产业,提升农产品价值,加快贫困户增收脱贫。截止目前,锦屏县获有机认证企业18家,认证证书18张,有机产品认证面积.7亩,分别位列黔东南州第一、三位。 此外,省市场监管局指导帮助“锦屏腌鱼”、“锦屏茶油”创建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今年拨付省级专项经费40万元推动贵州省锦屏油茶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促进一般项目,拨付省级专项经费20万元实施锦屏县第五批县域经济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 通过选派优秀干部、制定精准扶贫标准化体系、资助知识产权项目等多种措施,省市场监管局助推锦屏脱贫攻坚的作用不断显现。年,省市场监管局帮扶5个贫困村共得到帮扶项目44个,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帮扶、办公环境改善等。直接投入资金余万元,工作队协调资金余万元,其中协调资金万元新建的裕和腌鱼加工厂,完成生产首批余斤腌鱼,带动贫困户户人增收。 聚力帮扶显实效 今年,锦屏县《地理标志产品锦屏腌鱼加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已通过专家审查,标准建立后将指导促进锦屏腌鱼生产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带动产业脱贫。锦屏县鹅产业全产业链地方标准、隆里古城标准化建设也正在快速推进中。 抓好全局谋划,寻求多点突破,省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锦屏县精准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上半年,锦屏县裕和腌鱼加工厂建设完成销售余元,固本乡八一村、东庄村、务翁村、瑶里村积极进行农业产业调整,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累计完成吴茱萸、金丝皇菊、白术和白芨等中药材和油茶等经济作物超过1亩。 目前,锦屏县水果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本具备验收条件,区域内李子、椪柑、脐橙标准体系已正式发布实施,建成李子、柑橘示范种植核心区1.39万亩,其中,李子示范种植面积0.29万亩,柑橘示范种植面积1.1万亩;李子、柑橘产品产量2.万吨,销售产品总量2.万吨;参与标准示范种植农户户,示范种植农户人均年收入5元。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冯倩
见习记者卢世容金忠秀编辑何涛编审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