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前瓜果飘香,村后药材满坡,村口流水人家。”入冬时节,走进*平县新州镇沙井村,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沙井村
5年前,沙井村还是*平县的一个贫困村,是什么让沙井村搭上致富快车,实现了改头换面?
近年来,该村*支部立足实际,以支部为核心,以群众受益为目标,结合村情实际,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建引领,产业兴村”的发展之路,全村逐步实现了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局面。
沙井村太子参产业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要发展就要因地制宜,找准路子,真抓实干。在沙井村,村*支部在带领群众在发展生产中结合“靠山吃山”的实际,稻田耕种面积少,就在荒坡上大力发展种植太子参等中药材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然而,发展产业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沙井村的发展也同样如此。太子参种植技术、市场价格波动等问题一度困扰着他们,该怎么实现村民增收稳定呢?
太子参
在发展中,沙井村按照不同的生产方式成立太子参药材基地,将39名*员分别与全村户农户,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人紧紧联在一起,抱团发展,走出了“以富带贫,以传带帮”的扶贫新路子。
*精
近年来,沙井村依托山区适合种植太子参药材优势,形成了以太子参、*精、白芨为主要种植品种的特色优势产业,年种植面积达到余亩,在该村的太阳山、桃花坪两个自然寨分别有64户和73户村民,除了4家举家外出外,户家家户户都种植太子参*精、白芨,实现户均药材增收1万元以上,为下一步的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正海
通讯员潘江平
编辑石含开
编审沈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