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时节,在遵义市正安县土坪镇红花村,一条条乡村道路映入眼前,绕青山绿水蜿蜒而行,交织成网,铺设到每户农家院落门口。今年,红花村实施了6.3公里通组公路建设,为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红花村实施了6.3公里通组公路建设“走了几十年的泥巴路,现在有了水泥路,去镇里赶场方便多咯。”红花村高坪组的村民李云权告诉记者,以前村民外出务工人口较多,行路难、住房难、增收难和保障难,是这里的代名词。悬崖峭壁,深山老林。自古以来,高坪组与外界联系只有一条“交通要道”,爬上挂在悬崖山那类似“天梯”的羊场小道,小道坡陡弯急、异常艰险。村民们进出两难,连走出这座大山都成了问题。“行路难,难于上青天!”67岁的老人李世忠告诉记者:“以前每次去赶场,需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到镇里,来回将近5个小时,大半天的时间就过去了,天气好还行,要是赶上下雨,还要面临随时被摔跤的危险。”“以前路没修通时,种的蔬菜拿到镇上去卖,得花几个小时的山路颠簸,即便是到了镇上,菜都不新鲜了。”村民郑继永告诉记者,如今路通了,他用农用车去趟镇里只要十几分钟,蔬菜新鲜,销路也广了不少。”“自从路修通了,我开始谋划发展养殖业,现在我在*岭溪发展池塘养鱼垂钓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还带动了附近10余户贫困户参与。”村致富带头人郑继禄满脸自豪地告诉记者。路通了,致富门路也多了,村子的面貌也美起来了。近年来,在红花村采取“龙头企业+合作者+农户”模式,强化利益联结,依托遵义六禾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启动致富带头人李云松牵头的高坪组亩林下仿野生菌栽植和辣椒酱加工项目,连片种植花椒余亩、白茶亩、白芨30亩、有机高粱余亩,通过长短结合助力产业发展,真正把群众组织起来、带动起来,实现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路通了,致富门路也多了路通了,干部和村民的距离更近了。截至目前,红花村作战队员共计入户走访群众人次,走访弱势群体人次;召开群众会、村民代表会等共计60场次;帮助解决群众医疗、办证以及家庭困难20起、走访慰问和办实事好事40起、化解矛盾纠纷42起。“路修通后,实施人居环境改造和危房改造工程得到了进展。”红花村第一书记高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红花村共完成了6.3公里公路建设、18户危房改造和58户人居环境改造。路通,产业兴而红花村的变化,只是土坪镇大力建设农村小康路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近年来,正安县土坪镇坚持把建设组组通工程作为交通扶贫的主战场和主抓手,多方整合交通扶贫资源,积极争取*策扶持,实施农村公路.37公里的通组通寨公路,惠及了全镇近4万农村人口。文章来源: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