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南飞雁,霜打拐枣甜。霜降过后,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拐枣之乡”的陕西旬阳拐枣迎来采收期,农户家房前屋后,沉甸甸的拐枣缀满枝头,处处都透着丰收的喜悦。
一大早,记者在旬阳市关口镇宋坪村看到村民段正国正在自家的拐枣园里捡拾果实,只见他三两下就踩到树枝桠上,手脚并用,用力一摇,拐枣果实就哗啦啦散落一地。“我和老伴两个人平均一天大约能摘斤到斤拐枣,按每斤1.5元的价格计算,一天可以收入元到元呢!”段正国边捡拾拐枣边给记者算着今年的收成。
3年前,段正国在这20多亩坡地里种了约苗拐枣树,今年开始全面挂果,每苗平均能收获30斤拐枣,总产量约2万斤,预计收入能达到3万元。同时,拐枣长大后,园子里还能套种白芨、射干、黄姜等经济作物,实现一地多收。
像宋坪村一样,关口镇大大小小的村落都有着种植拐枣的传统,据统计,关口镇拐枣种植面积有2.6万亩,种植农户约4余户。“今年关口镇拐枣产量预计为1万吨,产值约万元。”关口镇镇长黄明介绍,当前正值拐枣收获季节,我们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实行保底价收购,确保果农户均增收0元。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拐枣的销售也越来越便捷。“当天摘,当天就能出售,这可太方便了,现在我们干活心里都特踏实。”说话间,段正国已经把捡拾好的拐枣一簇簇捆扎好,放进背篓,交给山下不远处大路边上的拐枣专业合作社。因地理位置便利,今年关口镇还在这里举行了全镇拐枣收购启动仪式。
“农户采摘多少,我们就收多少,当天采当天收,收购工作会一直持续到入冬之后。”关口斌利拐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段正斌介绍,目前,我们收购的拐枣已出售给旬阳大山造物公司和其他线上电商平台,还和市内几家深加工企业达成了协议。按照当前收购形式,今年预计可以收购拐枣30万斤左右,带动农户增收40万至50万元。
近年来,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旬阳拐枣搭乘电商快车销往全国各地,旬阳市内已发展拐枣加工企业7家,生产拐枣饮料、拐枣酒、拐枣醋、拐枣汁、醒酒护肝系列等20多种拐枣产品,实现年销售产值0万元以上。“今年,我们还和贵州茅台酒厂联系,准备将拐枣初加工,把拐枣烘干打成粉,销售给酒厂。”大山造物电商公司负责人张新虎说,我们会持续拓宽销售渠道,让农户种植拐枣有更大的收益和更高的积极性。
作为拐枣的最佳适生区和天然分布中心区,旬阳市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旬阳拐枣相继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国家级认定荣誉。目前,旬阳市拐枣种植面积已达40万亩,建成万亩镇21个、千亩村30个,“建基地、强龙头、打品牌、促研发”的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模式已见成效。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哲浩李洁通讯员宋博琳)
原标题:《中国拐枣之乡迎来丰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