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清晨,雾霭沉沉,走进七星关区小吉场镇羊肚菌种植大棚基地,工人们正在忙着检查肥料包、覆土。虽然正是冬闲时节,基地却是一片繁忙景象。“农闲人不闲,多挣钞票好过年。”工人周海东打趣道。远眺小吉场镇产业大棚“以前我在贵阳打工,后来回来在家里种庄稼。自从村里有羊肚菌基地后,我就过来干活,一天工作8小时,一个月近元。”周海东擦了擦额头的汗,感叹道,若非以前村里没有产业,谁又愿背井离乡。如今,村里搞起了特色农业种植,周海东也不愿离家了。“工资虽然少点,但好在能照顾老人小孩。加把劲,日子肯定能更好。”周海东工作的羊肚菌种植基地已吸纳务工群众50余人,是当地村民主要的增收渠道之一。在羊肚菌基地旁是七星关区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地下是黄精,开春后挖出来可就是真的‘黄金’了。”在小吉场镇中药材基地,管理人员蒋皞正在仔细查看黄精长势,这可是他和当地村民的“宝贝”。工作人员查看黄精长势据了解,该中药材基地种植黄精、天冬、白芨等名贵中药材亩,个黄精育苗大棚。贵州百灵集团、哈药集团等都是该基地的合作伙伴。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带来的是大量的用工,目前该基地长期稳定解决余名群众务工需求,累计发放务工工资已达余万元。“每天上班也就10多分钟路程,比起前中庄稼强多了。一个月多元,基本上购日常开销。”村民聂绍芳以前在外务工,每年除去生活开销、来回路费之后,基本所剩无几,如今在基地里干活,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挣钱,她觉得日子更有奔头了。村民在黄精育苗大棚务工“过去的一年,我镇通过科级干部包片负责制,一周一例会、一周一督查等机制,压紧压实责任,确保巩固脱贫各项工作落实。”小吉场镇党委副书记孔伟亚告诉记者,将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通过企业联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大力发展羊肚菌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百姓富,生态美,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下一步,该镇将发挥生态优势,全力打造优质中药材供应基地,逐渐形成小吉场镇特色富民优势产业,提升农业附加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托起群众致富梦。曾朝晕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夏民编辑顾野灵编审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