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 白芨能成为年疲软的中药材市场上的一颗亮丽之星绝非偶然。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白芨野生资源的减少,如不尽快发展人工种植,增加产量,今后几年的供求缺口将会逐步拉大,销势将会继续旺盛,价格也还会登上新的台阶。
1、价格不断上涨
白芨属三类药材小品种,其价格很少出现大起大落。20世纪80年代,白芨价格多在4~6元上下浮动,进入90年代,随着白芨中成药的配方应用,其用量也相应增加,价格也开始有所上扬。但整个90年代,白芨的需求相对稳定,其价格也平稳运行在8~11元上下。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白芨的用途不仅局限于医药方面,而且在化工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其价格也随用量的不断增加而平稳上升。自年5月至年1月,其价格由10升至14元左右,其后又逐步升至16~18元,一直到年7月,其价格一直坚挺在18元上下年在元/公斤年到元一公斤。
2、用途广泛市场需求大
白芨以块茎供药用,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疗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破裂等症。又因其具有粘性,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同时还被应用于化妆用品。随着对白芨的进一步研究,其新的用途将不断被拓宽。
3、野生资源渐少人工种植成主流
白芨的货源供应主要来自这些产区的野生资源。白芨的人工种植面积甚少,近几年虽然白芨价格逐步上扬,但种植面积发展缓慢,只有少数药农在山坡、林下空闲地少量栽种,尚未形成规模。产区药农仍习惯采挖野生白芨以供市场,野生资源虽然分布广泛,经长期采挖,势必使其资源日趋减少。
二、白芨种植效益分析:
白芨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随着白芨食品的开发利用和印染业、美容业的需求,白芨用量日趋增多,现已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予以保护。其价格仍有上升趋势,且表现为供不应求的畅销态势。
文章来源: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