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延寿传拓技艺国之瑰宝三

补骨脂注射液零售价你了解多少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5347.html
总第期轻敲蓝字↑进入茶坊董教授讲解传拓技艺传拓技艺国之瑰宝(三)董延寿

在传拓中有一种“高大上”的、 的拓法,就是拓甲骨文。现在 骨文的研究是先把甲骨文拓成拓片,然后进行深入研究。甲骨因为长期埋在地下,朽脆易碎,传拓时需用油泥做托进行固定。传拓甲骨基本上都是采用干纸上纸法,即把干纸敷在甲骨表面,刷上白芨水,再用打刷轻打、棕刷刷。拓甲骨的扑子是把棉花揉成蚕豆大小的圆球,以绸子包裹后,再用线绳或皮筋扎上。扑子的大小视甲骨上字的大小而定,松紧靠皮筋去掌握。当然,甲骨拓片拓好以后,在研究过程中有可能还要看原物,以辨细微之差别。

比较珍贵的器物如玉器也可以打拓片,要选择图案精美的玉器进行打制。具体操作是:先准备好丝绸缎的拓包、毛笔、水、薄宣纸、白芨水、薄型保鲜膜等。用毛笔将白芨水涂在将拓的玉器表面,复上宣纸,将保鲜膜复盖其上,用鬃拓轻轻敲击,用力均匀,使宣纸紧粘玉器表面即可。取掉薄膜,将其自然干燥,干度达到60%时,将薄膜复盖其上,用鬃拓轻轻重排一次,去掉薄膜;宣纸的干度达到90%时,即可用拓包粘上少许墨汁,轻轻敲击宣纸表面,由淡至深,反复几次,直至满意。

洛阳是九朝古都,历代墓葬不可胜数,尤其出土很多汉代的空心砖,也叫筒箍砖,是汉代用来箍墓室的。空心砖有菱形、圆形等图案的,也有马拉车、跑兽、四神、天马、执鸠老人等图像的,图案精美,古意盎然。因此,在洛阳打空心砖、汉砖的传拓技艺是一种绝活,一般人打不了。怎么打筒箍砖花纹与图案,首先要区别是不是“空堂”砖、“空堂”砖基本没受“污染”,砖面比较干净,便于传拓,而使用过的“堂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处理起来比较棘手。

古雒斋艺术博物馆传拓专家在工作

汉代筒箍砖,也叫画像砖的传拓,技术性比较强。尤其是老的画像砖,先要进行仔细的清理,用清水把浮土清理掉,露出花纹,然后要把砖晾干。晾干后的画像砖,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传拓方法,一种就是干纸铺法,在砖面覆上宣纸,一般是生宣,然后用喷壶把宣纸喷湿,再用棕刷把湿纸扫平,接下来用打刷在花纹处均匀捶打。

画像砖干铺的拓法,一般用的比较多,铺上的纸干后,就可按常规方法进行捶拓,打画像砖要注意几点:一是力度不要太大,因为大多数画像砖是空心的,力度过大容易破裂;二是画像砖是烧制出来的,是陶质的,吸水性比墓志铭及其他石刻作品要强,因此,在蘸墨的时候要适当多一些;三是陶质的画像砖吸附性不是太强,容易起皮,在拓的时候要在画像砖上事先涂上白芨水,保证拓时比较服帖。

画像砖拓制,还有一种湿纸上纸法。这种方法的 步是先要把画像砖清洗的非常干净,并晾晒的非常干燥,然后用打青石碑刻的方法正常上纸、正常刷纸、正常打纸,凸显花纹后,等待干燥,接下来用扑子循序扑打,至花纹清晰显现为止。湿纸上纸的打法,拓出的图案比较细腻,相对于干纸的拓法,更精致、更传神、更逼真。

与传拓有关的“拓”法还有一种,且名气比较大,名曰“颖拓”。“颖拓”严格来讲是画不是拓,颖指笔尖,毛笔的笔尖、笔锋,颖拓就是用毛笔画出拓片效果的中国画种,清末民国期间极其兴盛。因颖拓技法繁琐、作画耗时长、从事者少,今已濒临失传。一般的传拓是先在要拓的原物上铺上纸,然后手拿拓包蘸墨轻轻捶打。而“颖拓”则别具一格,把要拓的原物放在一边,看着原物拿笔蘸墨在纸上画、抹、点、拓。作品与原物在似与不似之间,这种“颖拓”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在艺术圈、学术圈颇受青睐。

颖拓作品

颖拓艺术是在民国初年由书画金石篆刻家姚茫父始创。姚华,字重光,号茫父,贵州省贵阳市人,生于清光绪二年(年),卒于民国19年(年),一生主要活动在北京,他在诗文、词、曲、碑、版、古器、考据、音韵等方面都有很高很多的成就。书画造诣高深,并著述了一系列绘画理论,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进行了较广泛的涉足,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做出了理论及实践方面的重要贡献。

姚茫父先生取“泰山二十九字”残碑作颖拓,郭沫若赞曰:“茫父颖拓实古今来别开生面之奇画也”。郑振铎称:“大胆的创造性的艺术劳动。”姚茫父先生博览多识,先生对碑、版、古青铜器、汉石碑、魏晋造像的研究都有着很深的造诣。鲁迅先生把姚茫父的颖拓作品收入其《北平笺谱》,并赞之:“大盛则师曾、茫公……之时代。”这些评价无疑是对姚茫父先生艺术创造的高度赞扬。

颖拓青铜器全形,可表现器物位置的前后重叠关系,这是椎拓方法所无法做到的,这类颖拓的代表作,是茫父于年为庆祝父亲寿辰而作的《古欢图》,图中有壶、釜、豆、鐎斗四体器物、器中由陈师曾补绘花卉,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作者以高妙的手法,表现了器物体积、明暗与前后距离的空间感,约略具备西方素描的特点,又完全具备椎拓拓本的格调和神韵。

古雒斋艺术博物馆传拓专家在工作

颖拓的技法问题,姚茫父在《满君颂》的题跋中有所阐述。他说:“文章书画皆须从空处着眼,颖拓轮廓是书,笔墨皆在匡子外,所谓空处着力也。”匡廓外的一片墨底子,是颖拓的着力点,颖拓之拓,不是随便涂抹,简单地填空白,必须讲究笔法、墨法,他说:“以画法作颖拓,木石皆堪入用。”

从画像砖到颖拓,表面上看起来跳跃比较大,实则是一理,就是传拓技法的灵活运用,或言之“跨界发展”、差异化发展。世界上的事大都是这样,表面看隔行如隔山,实际上是隔行不隔理,道理上通了,一通百通,而且还容易出成果。

作者简介:董延寿,历史学博士、历史学教授,洛阳古雒斋艺术博物馆馆长,洛阳石刻研究会会长,洛阳传拓学会副会长,河洛文化研究专家。

↑常来瀍河茶坊坐坐品味更多真实人生

点击下面标题,阅读更多文章↓

董延寿:传拓技艺国之瑰宝(二)

董延寿:传拓绝技国之瑰宝(一)

董延寿:师恩难忘难忘师恩

董延寿:洛阳过年随想

董延寿:话说洛阳人过春节

董延寿:由洛阳北郊机场名字所想到的

董延寿:洛阳老城那座大院

董延寿:礼泉烙面香历史悠且长

董延寿:洛阳名士林东郊玉树临风世称道

董延寿:新安吕维祺学养贯天地

董延寿:杜康杜康畅饮与惆怅

董延寿:贵州遵义有佳酿百草入曲董酒香

董延寿:以善为本勤勉终生

留得清气满乾坤

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huazixunlh.com/afhhy/249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