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县常规中药材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中药材开始萌发到旺盛生长的季节,搞好中药材春夏田间管理是优质高产的关键所在。我县中药材种植如*参、玄参、*精、前胡、白芨、白术、银花、百合等多达几十种,无论是直播或育苗移栽,都基本结束,目前全面进入田间管理阶段。现就我县大宗中药材田间管理技术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一、田间间苗、定苗。

中药材的种子具有成熟度不一致的现象,播种时常加大播种量,因此,易造成出苗后密度大,必须及时间苗。在子叶出土后3~5天内进行,去除过密、瘦弱和有病虫的幼苗。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及时定苗,留苗密度视药材品种、苗情长势、直播或移栽方式而灵活掌握,以培育壮苗。适当密植是增产的关键。

二、中耕培土和除草。

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消灭杂草,增加土壤通透性,如*参、玄参、地*等全生育需多次中耕,培土可以保护芽头,增加地温,利于块根、块茎膨大,如*精、白芨等。药材田间除草比较繁琐,因幼苗长势弱,生长时间长,一般要进行3次以上除草。为了保证中草药的品质, 不要乱用除草剂。可以采用一些物理的方法进行除草,如:人工锄草或拔草、覆盖薄膜等。也可以使用中药材系列专用除草剂。中药材系列专用除草剂是根据药材生理特性,经多年反复试验研制的药田专用系列化学除草剂。分为苗前和苗后两大类。

三、施肥管理。

中药材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大,不同种类的药材喜肥的规律也不同,除整地时施足底肥外,生长期结合中耕培土进行追肥尤为重要;一般生长期需追三次肥, 次在春季萌发后,第二次在花芽分化期,第三次在花后果前,冬季进入休眠前还要重施越冬肥。追肥的总原则是:主要以腐熟的农家肥、有机肥和饼肥为主,辅施氮磷钾肥料。茎叶类和全草类的中药材以有机肥和氮肥为主,根茎类和花果类的中药材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

四、灌溉与排水。

药材种子小,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中药材在播种期需水量较多,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萌发和间苗。生育前期和后期需水相对较少,生育中期生长旺盛,需水多,需水临界期多在开花前后,但不同种类也有区别。降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降水可以满足药材对水分的需求,有利于药材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降水过多又会因积水涝灾,造成烂根而减产。所以要注意药田的沟渠排灌通畅,厢沟、垄沟、畦沟要保持20cm以上深度,如果土壤比较粘重而不易透水,沟渠深度30cm以上。

五、病虫害防治。

危害叶部的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锈病、叶斑病、叶枯病和病*病;危害根部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绢病、线虫病;危害茎部的病害有立枯病、枯萎病、菌核病;危害果实和种子的病害有黑果病和黑穗病。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蚜虫、叶蝉、鳞翅目幼虫等。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总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选用低*、低残留农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禁止使用剧*、药效长的农药。春夏高温高湿期间,剧烈的降水造成洪涝灾害,中药材最容易感病,所以洪灾之后, 选用杀菌剂进行全园喷洒消*,以控制突发性大面积病害发生。

长期种药的业主注意几点:一是进行不同科属药材的轮作,避免病原重复感染;二是深翻土壤越冬,消除表层病源;三是农家肥必须充分腐熟,高温灭杀病原体;四是除草、修剪和收获后要清洁田园,减少病虫宿体和残体;五是选用抗性较强的药材品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huazixunlh.com/afhhy/273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