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创新驱动拔穷根遵义医科大学助

白癜风 诊疗共识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9386206.html

作为贵州省 学科立项建设高校,遵义医科大学汇聚了大量人才、科技、医疗资源。近年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号召下,田间地头,成为遵义医科大学的另一个课堂;脱贫致富,则成为专家学者、教职员工共同的研究课题。   这所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的高等院校,举全校之力,聚全员之智,书写了助力脱贫攻坚的“高校样本”。

图为遵义医科大学食用菌专业博士张玉金挂职安龙县时开展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

为了全面展示脱贫攻坚遵医力量,特推出遵义医科大学《科技扶贫创新驱动拔穷根》、《校农结合持续发力助脱贫》、《医疗扶贫同舟共济暖人心》系列报道。

科技扶贫创新驱动拔穷根

——遵义医科大学助力脱贫攻坚报道(一)

——食用菌专业博士张玉金挂职安龙县食用菌园区办副主任,推广食用菌种植技术。在安龙县的两年,张玉金举行了10多期培训班,培训人(次),期间还组织编写了《有*蘑菇图鉴》《安龙县香菇病虫害防治手册》等免费发放给群众。     ——特聘教授陈集双领衔的科研团队,研究的“利用生物反应器产业化生产优质半夏组培苗”项目,推动正安半夏产业发展,还将当地修剪的茶叶枝条、烟杆、茶杆等生物资源研制成特色保健型板材。

该校科研团队培育的优质半夏种苗

——与贵州省赤水市金钗石斛开发有限公司等7家大健康医药企业联合开展金钗石斛的产业化开发与应用,共同申报了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贵州金钗石斛、铁皮石斛开发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推动赤水金钗石斛规范化种植近4万亩,年直接带动户贫困户人脱贫。     为配合我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遵义医科大学坚持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利用医药学科优势,长期致力于大健康产学研,践行科技扶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科研团队在田间地头做技术指导

据统计,年-年,遵义医科大学共选派42名博士、教授作为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前往播州区、赤水市、正安县等地,深入基层服务开展科技扶贫,为企业、农户、农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选派了9名具有农学背景的博士、硕士挂职乡镇科技副职;学校多次召开“三区”科技人才专项工作会议,积极落实贵州省“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要求。     五年来,先后有39名教职干部驻扎在定点帮扶县正安县的18个贫困村。此外还有10余个县区也布满了遵义医科大教职干部的足迹,他们或出言献策,或躬身力行……在中药材种植和开发方面取得较大成果。

特聘教授陈集双领衔的科研团队用废弃枝条、

烟杆等研制成的仿藤产品

该校先后与赤水市、绥阳县、凤冈县、剑河县、道真县、正安县、红花岗区、汇川区等签订校县(区)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利用自身医药学科优势,积极与地方*府、企业开展合作。对地方特色中药材进行研究开发,先后赤水金钗石斛,绥阳金银花,正安野木瓜、白芨,凤冈锌硒茶,剑河钩藤茶以及道真洛龙*参等地方特色资源进行健康和医药产品开发研究,并以校内招标项目的形式对上述研究进行重点支持。     年,遵义医科大学有7个项目入选省教育厅高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科研项目,在项目实施中获得授权专利6项,新产品20种,新品种34种,建设技术平台6个,新技术3项,带动农户余户,培训人数余人,培养人数余人,新增就业人数余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徐春燕

编审郑德忠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huazixunlh.com/afhhy/395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