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折耳根村有了新业态澎湃在线

<盛夏,乌当区百宜镇红旗村村支书钟启伦的手机,就像这夏天的天气,热!

村里的特色产业基地,纷纷给他打电话要人。

“辣椒基地30个人,八月瓜基地20个人,白芨基地20个人,红托竹荪基地10个人……”钟启伦的笔记本上,第二天的“用工预约登记”写得密密麻麻。

农忙时节,红旗村生机勃勃。八月瓜藤挂满绿色嫩果;辣椒地里村民采摘正忙;“绿色稻+”试验示范展示园,蛙声不断,鱼儿畅游……

搞特色产业,红旗村其实起步挺早。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开始规模种植折耳根。最多的时候村里有余户村民种植,种植面积常年上千亩。名气响当当的“百宜折耳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特色产业“老典型”,如今更上一层楼,除了折耳根,辣椒、八月瓜、白芨、红托竹荪等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多元化发展的机遇出现在3年前。

年,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下称农职院)把学生实训基地建在了红旗村。村里地势平坦的坝子里,规划建设亩基地,核心实习实训区余亩,可同时满足至少名学生及社会农技人员参与实训。

实训基地成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播种机”。

村民李建新今年以来到基地打工,不仅每月稳定收入多元,还学到不少种植技术。

“原来我们自己种的土豆经常有虫害,品相不好,卖不起价。跟着农职院的老师和学生们学科学管理、科学除虫、科学施肥,种出来的农作物质量非常好,土豆,辣椒、蔬菜都是这样。”李建新说。

现代农业技术引领红旗村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路子越走越宽敞。

实训基地负责人鄢志勇介绍,目前,亩重点产业试验示范功能板块已经全面启动,包括辣椒、中药材、‘绿色稻+’、茶叶、竹(方竹)等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园或生产试验及展示示范园。此外,还种植了食用菌(红托竹荪)4万棒,桃、李子、樱桃、树莓、蓝莓、果桑等特色水果。

钟启伦接到的要人电话就来自这些基地。“我们将村里现有劳动力分成9个班组,每组20人,安排到各个基地打工,今年已经输出余人次劳动力,去年基地实际支付农户务工报酬约45万元。”

而让钟启伦更憧憬的是,有了农职院的技术支撑,村里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前景大好,老百姓的“钱景”也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据悉,农职院将在红旗村建设12个以上重点产品若干品种科研/示范/实训功能板块,最终将基地打造成为农村产业革命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一二三产融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

“好事还在后头呢!”鄢志勇说。

来源

天眼新闻

版式

李树玉

编校

屠淑荣

乌当区融媒体中心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何俊

值班主编

马海燕

终审签发

邹婷

权威及时准确

g

原标题:《乡村振兴|“折耳根村”有了新业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huazixunlh.com/afhhy/548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