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璎
白芨沟煤矿的机采,是在经历了使用英国机组的失败、三年摆顺高档普采、充分吸收经验教训,坚定实现机械化的信心,组织学员培训、打造人员队伍等精心而全面准备的过程中实现的。
一、使用英国机组失败白芨沟采煤机械化开端于年10月。时年,石炭井矿务局把从二矿下马的一套英国道梯公司生产的综合采煤机组调拨到白芨沟矿。当时白芨沟人对“综采”只是听说过。
他们准备了一支队伍,配备了数量可观的行政干部和业务管理干部,矿长亲自蹲点,挑选了白芨沟最好的采煤工作面……
年10月25日,英国道梯式综合采煤机开始运转,深厚的煤壁在强有力地切割下,整堆整堆地倒了下来。然而,设备运转没多久就出现故障,更糟糕的是,从此他们陷入了“故障一排除一复工”循环的泥淖。
年10月至年10月,整整两年,这套英国综采共生产了17.4万吨原煤,还不如一个炮采队(与机械化不沾边)一年的产量(22万吨)多,而且煤帮抽条、片帮严重,破坏了煤层结构,给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这套道梯式综采机组动摇了白芨沟人对采煤机械化的信心。
一时间,综采队伍人员纷纷外调。“综采不如炮采,炮采保险顺手”,这是当时白芨沟人的观点。
二、三年摆顺高档普采年,一提起机械化,白芨沟人仍是心有余悸。但采煤机械化是煤炭工业发展的方向,是改革的必然产物,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年2月,在石炭井矿务局的指令下,白芨沟人抱着尝试的态度上了一套国产“高档普通机械化采煤机”,但是工作面冒顶的事故还是时有发生。
结合白芨沟煤矿的具体地质煤层因素以及管理因素,这套设备不适合白芨沟。
思想上对机械化认识不足、保守的观念导致管理跟不上、过分依赖了外地的技术经验、操作不规范……白芨沟人总结了问题和原因。
“我不信就玩不转!”白芨沟人开始跟机械化较上了劲。
凭着一股志气和毅力,白芨沟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搞起了技术革新,他们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经验,提高了使用性能,把“高档”逐步改造为适合本矿煤炭生产的机械化采煤设备。
技术改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直至年6月底,“高档”才基本走上了正规化,有模有样地干完了一个工作面,月产突破一万吨。从几千吨到一万吨,历时三个春秋。
年6月至年10月,“高档”走向了管理正规化,操作技术规范化,机器运转正常化,人员素质大幅度提高,无人员伤亡事故出现,无故障干扰,月产量逐渐上升,突破了2万吨;到年,又打了个漂亮仗,月产3万吨指日可待,至6月底,突破3万吨。
三、国产“综采”--艰辛和智慧的结晶年6月,白芨沟矿领导班子作了重要调整,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侯志德出任新矿长。
新领导班子成立后,产生的第一个白纸黑字的红头文件是有关采煤机械化的,并成立了章永久、吴志彬、陆文才等人组成的“采煤机械化领导小组”。
新领导班子就任后的第一个重大决定是,遵照石炭井矿务局的指令,购置一套国产“综采”,大力发展采煤机械化。同时,抽出有关人员部署研究“综采”在本矿的可行性,调查勘测地质煤层结构。
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后,新的矿领导班子把上“综采”的任务交给了采煤二区。采煤二区吸取英国“综采”使用失败的教训以及“高档”的新经验,为国产“综采”的上马进行准备。
人员上,从各采煤队抽调部分能力强、技术精的骨干,组成新“综采”队的“骨架”。设备安装、试产、工程上则面面俱到。
年11月,国产“综采”在采煤二区(一)工作面投试产阶段。试产是顺利的,年7月完成了工作面的收尾工作,共生产原煤30.2万吨,平均月产4.66万吨,较英国“综采”单产提高了4.9倍。
试产是成功的,试产阶段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进和设备改造,解决了“综系日采”在施工、拆卸安装和生产过程中一个个的疑难问题,总结出了一套国产“综采”在本矿的开采经验,为其正式投入生产作了充分准备。
白芨沟人是冷静的,“综采”还没有发挥其更大的效能。必须大干机械化!白芨沟人脚踏实地地干了起来,由生产副矿长挂帅,配备1名机电副矿长和1名机电副总工程师,负责机械化的生产及管理;动力科、供应科等主要科室,配备了分管机械化的副科长和技术人员;生产采区(二区)设置了专职负责机械化生产的副区长。
层层把关,统一协调,形成全矿机械化采煤生产和管理的领导网络。
”“机械化到底是机械化,有奔头。白芨沟人终于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一时间,“综采”队成了香饽饽。
那时,进“综采”队必须经过矿务会研究通过,经文化和技术考核后才能录用。要求人员必须具备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必须具有两至三年回采工作经验,思想好,肯吃苦。
录用后需得经过三个月的技术理论学习和一个月的实际操作技术训练才能上岗成为“综采”队的一员。
年10月,在石炭井矿务局的支持下,白芨沟矿又购置了一套国产“综采”机组并一次性试产成功(月产达10万多吨)。白芨沟人对于“综采”逐渐熟悉了,熟悉的过程包含了许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