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阮加军起了个大早,把蒸晒好的多斤中药材黄精打包装车,从山顶运往山下,准备烘干。
“要是发霉烂掉,就白瞎了。”50多岁的阮加军是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紫金镇夫妇峪村村民,从小就在山里跟着大人挖中药材,勤快肯干。经过多年奋斗,阮加军已成长为当地有名的“药材大王”,发展的中药材产业年产值近万元。
阮加军是夫妇峪村最早外出务工的一批人之一,靠双手挣得“第一桶金”。然而,他始终心系家乡发展,曾多次回乡考察。“祖祖辈辈在山里生活,对一草一木有着很深的感情。”经过慎重考虑,阮加军决定投资发展特色种养业。
年,阮加军回乡发展中草药种植业,在夫妇峪村注册成立谷城县戈广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和承包附近约亩土地,试种天麻等中药材。“紫金镇山多,植被茂密,气候非常适宜中药材生长。”天麻等中药材试种成功后,阮加军更加坚定了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的信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年,阮加军在干活时,一条腿被砸伤,从此,拐杖成了他的依靠。可他没有悲观,反而更加坚强。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千亩天麻喜迎丰收。
“八山半水分半田”的谷城,地理位置优越,野生中药材品种较多,农户也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经验较为丰富。
为全力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谷城把中药材产业纳入优先扶持的6大农业特色产业链,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强有力保障。
阮加军瞅准时机,推广规范化种植管理模式,中药材品种扩展至十几种,包括黄精、白芨、野菊花、虎杖、七叶一枝花等,其中黄精种植面积达亩。年,黄精首次收获,卖了多万元。
一人致富不算富,从大山里走出来的阮加军想带领村里的群众一起致富。
经考察学习,他以合作社为依托,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中药材发展新路子,尽最大努力网罗农户加入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如今,夫妇峪村及周边20户农户与阮加军联手,种植中药材多亩。
村民阮家财常年在中药材基地务工,每月能有0元左右的收入。“通往山上的3公里道路硬化了,我来干活,车接车送,中午还管饭,很周到。”阮家财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今年,我们紧跟时代步伐,开辟电商渠道,中药材远销重庆、浙江等地。”阮加军说,他将坚守共同富裕的初心,带领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通讯员:王玥
特约记者:阮班明
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童光辉程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