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王选鸿是上麦城村新来的驻村干部,也是观山湖区的“老驻村干部”。前几年全程参与了百花湖镇哪嘎村、温水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他,今年再次作为“精兵强将”选派到村参与乡村振兴驻村工作,任驻村工作组 书记。
我是百花湖镇的“跑口记者”,与王选鸿这个“本家大哥”打过多次交道,一来二去便成了“老熟人”。听闻上麦城村白芨产业正蓬勃发展,我便与他联系,于近日前往上麦城村蹲点采访,探寻白芨花开散发的乡村振兴之芬芳。
春风起春耕忙
春水春光春木生,春风春景伴春耕,山下农人忙农事,田间偶传谈笑声。
春风正好,阳光遍撒观山湖区百花湖镇上麦城村村委会前的谷地,那里是上麦城村的白芨项目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拼图一般的田地间,有不少村民正在忙碌。
田间白芨嫩绿的叶子、紫红的花瓣煞是好看
受疫情影响,大伙儿戴着口罩投入劳作,将新到的白芨苗补种到地里。一人挥锄打窝,一人补苗填土,田间地头一片热火朝天景象,村民们不时聊起一桩趣事、喜事,欢笑声被春风传得更远。
兰兴凤是这一小片田地上30来人的小组长,对于锄草、打窝、补苗的要点,她都熟稔于心。
“这个苗和苗之间要有间隔,窝打这么深就行……”在王选鸿和村*支部书记罗志刚的带领下,我们三人顺着田埂走近兰兴凤带头补种的区域,此时她正蹲在排水垄间,向两个“新手”比划着补种要点。见我们走近,便起身和我们打起了招呼。
村民们补种白芨
村民将白芨苗放入打好的窝子中
“王书记、罗支书你们又来了,一天要见你们好几回。”兰兴凤笑道,对于王选鸿和罗志刚的到来,她并不陌生,只言片语间仿如自家兄妹般亲切。
“这个项目是村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不多看看心里放心不下。”罗支书笑答,接着就问起这几天兰兴凤这个小组补种的情况来。兰大姐一边搭话回应,一边蹲身挥起小锄头,熟练地把白芨苗扶起来,再小心翼翼地种到打好的窝里。
补苗进行时
见她熟练的样子,我还以为她是专门种白芨的,不由问道:“大姐,你种这个白芨多久了?”
兰兴凤头也不抬、专心地忙着手上的活计,朗声答道:“也没多久,我也才到这里工作十几天,大家都是‘老手’带‘新手’,多看多问多做自然而然就熟练上手了。”
我好奇道:“那没来白芨基地工作前是做什么工作呀?”这句话好像打开了兰兴凤的话匣子,她笑道:“在没来基地前,我和小组不少人都是在外打工,我之前给人做家*,其他人有在工地干活的、有当保安的,但更多的是闲在家中没有工作的,只有家中农忙时干点活……”
“现在村里面有自己的产业,对没有工作和在外打工的人来说是件好事,既能在基地务工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兰兴凤笑道,“像我们年龄也渐渐大了,出门打工也不好找工作,但有这个产业,我们在家门口就是‘打工人’,不用再跑远门了。而且我家还将土地流转给基地,5亩土地每年都有元的租金,收入十分稳定。”
见她笑得开心,我们也被这种喜悦的气氛感染得笑起来。
即将补种的白芨
在上麦城村,连绵一千多亩的田土上,除了有蓬勃生长的白芨,还承载着村民们对村中产业的认可和增收致富的希望。
长势正好的白芨
从另一片忙碌的田地里巡过来的杨凯志是这个白芨基地的现场负责人之一,作为负责白芨基地运营管理的贵阳盛世金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他前来的目的就是要随时掌握白芨的长势,与他同行的另外一位负责人则是基地技术管理员杨长福,二人每天都要到白芨基地巡视两圈才放心。
见我们准备沿着水渠往上谷地走,杨凯志热情地当起了向导,细细的田埂他走得稳稳当当。“这片白芨目前是基地长势 的一片了……”在他的介绍中我了解到,贵阳盛世金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在观山湖区的浙商企业,目前负责白芨基地的运营管理。自开春以来,白芨基地用工量达余个,已发放村民务工工资50余万元。而我们脚下的水渠则是区农业农村局为保障白芨基地生产投入余万元修建的。
水渠蜿蜒而上
山风徐徐,与田间的火热谈笑交织。“为留住村里的年轻人,把撂荒地整合利用起来,白芨基地应运而生。基地从年开始动工,当时结构调整产业,村里明确以中药材种植为主,公司来到村里将土地盘活,村里的闲散、富余劳动力都用起来了,村民的收入得到了实实在在增加。”罗志刚感慨道。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我们将配合公司做好保障服务,把产业抓实抓好、做优做强。”罗志刚说道。对于罗支书的话,杨凯志也深有感触,“种植遇到困难村里和各部门都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我们在这里真切感受到了‘贵人服务’的品牌力量。”杨凯志说道,“相信我们能乘着观山湖区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的东风,迎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以更好的成绩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正在劳作的村民
看着大家踌躇满志的样子,王选鸿笑道:“我们驻村工作组也将发挥自身优势,在做好‘一宣六帮’工作、协助村里做好工作的同时,共同破题、解决在抓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因地制宜发挥好上麦城村山清水秀的优势,既以群众的认可、口碑、利益为底线开展工作,又让公司在村里舒心安心地发展下去。”
日头高升,我们将白芨基地逛了一遍,顺着水渠踏上回程路。一路上,不断有村民与我们打招呼,大家的精气神让人振奋。“村里有产业,乡村在振兴,这一切真好!”这句话,就是我蹲点的 感受。
作者:王明元
编辑:*孝骞王芸
审核:王顼雷然
监制:陈晋
罗杨:抓好“四率一绩效”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工作落实见效
罗杨:对标对表加快进度确保全区重点项目落地落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