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
何以独树一帜?
广东省南雄市帽子峰林区文/本刊记者卢威
春回大地万物苏
植树播绿正当时
年3月12日,在第44个植树节来临之际,广东省南雄市主田镇*峰岭国家储备林基地,一场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如期举办,广大干部群众共同播撒新绿,成片的闽楠、杉木树苗昂然挺立、错落有致,在和煦的春风中展现着蓬勃生机。
南雄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粤北重点生态屏障,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基础优良,是原中央苏区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银杏之都、中国毛竹之乡、广东省林业生态县。近年来,南雄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广东省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定位和自身优势,践行“两山理论”,积极推动森林资源价值化,实现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走出一条生态与产业双赢的新型林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广东省南雄市委书记林小龙
做“两山理论”的忠诚践行者
高质量发展,比的是优势,凸显的是特色。与其它县(市、区)相比,南雄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特色与优势。
作为国家林业重点发展区域,南雄拥有原中央苏区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金字招牌”,同时享有中国银杏之都、*烟之乡、恐龙之乡、特色竹乡等美誉。
“不能抱着金光闪闪的生态资源招牌睡大觉,躺在舒适区里吃老本。”靠山吃山,总有山穷水尽时。林小龙说,观念一变天地宽,让“金字招牌”适应时代的“新需求”,既需要“传承的不变”也需要“创新的而变”。
南雄市严格落实“ 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能力,致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林小龙认为,南雄的县域经济发展既要在经济总量上走在前列,更要在经济质量、产业结构、增长动能上走在前列,更加注重发展中的“含绿量”,坚定不移走生态发展之路,探索“双碳”战略目标实现路径,为韶关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南雄经验。
万顷林海,孕育着勃勃生机,也蕴藏着无限商机。全市上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以国家储备林项目为抓手,开展林业生物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探索碳汇资源交易,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全面落实林长制,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代会上,南雄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明确了厚植生态底色,发挥苏区优势,突出城市功能,全面全域推进乡村振兴,主动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打造粤赣区域生态经济合作示范区的发展路径,确定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探索‘双碳’战略目标实现路径、走在韶关前列,争当全省苏区县域高质量发展 ”的发展总目标。
中国银杏之都的品牌影响力
银杏树生长缓慢,但其寿命却很长,也称“公孙树”,寓意“公公种树,孙子得果”。正因等待之漫长,才显银杏可贵。
南雄人在做大做强银杏产业过程中,更加深刻认识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内涵精髓。
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让南雄成为广东省 的银杏主产区。每年深秋银杏染秋时,南雄上演了一幕幕金色斑斓的秋季视觉盛宴,吸引了“中国银杏之都”的流量,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通过摸底调查,南雄现存古银杏树多株,其中千年以上树龄的3株,百年以上树龄的多株,全部实行挂牌保护,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目前建有银杏基地多亩,谋划建设银杏种质资源库和苗圃基地,已培育万株银杏苗,为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和银杏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银杏种苗。
南雄市发挥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银杏产业分会作用,建设银杏生物产业园,促进生物医药、康养服务、生态旅游等大健康产业链融合发展,已与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研发“南雄白果酒”。完成“广东中森志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计划年建成一个亩的叶用银杏苗圃基地,并完成厂房建设和安装好银杏叶提取及银杏叶茶加工生产线。
南雄市大力推进银杏森林生态旅游,不断扩大“银杏染秋”旅游品牌效应,促进森林科普、森林文化、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融合发展,被评为省 影响力旅游品牌。成功举办中国(南雄)国际银杏产业大会暨首届韶商大会南雄项目推介会、广东南雄银杏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暨南雄银杏古树分布及旅游导图发布会、全球银杏拍卖会和银杏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大赛等大型活动,申报“南雄银杏”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雄被推介为“全国9个最美银杏观赏地之一”。
年,慕名前来南雄市银杏旅游观光人数约9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5亿元,南雄银杏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
?银杏旅游节
正在逆袭释放价值的毛竹
与银杏树成长为网红的品牌路径不同,南雄毛竹的逆袭又是一番深意。
南雄素有“南雄盆地”之称,山区丘陵面积大,占全市总面积72%,是广东省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的主要区域。
“曾经漫山遍野的毛竹,因产值低长期藏在深山人未识,如今却成了抢手货,让农户对毛竹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不断兑现价值利好。”林小龙介绍,山区土地资源稀缺,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毛竹则成为不二之选,要摆脱粗放式的种植方式,首先得抓品种选育。
按照山区发展毛竹,平原和半山区发展丛生竹的培育模式,先后建立毛竹低产改造示范林10万亩、毛竹丰产林20万亩、丛生竹丰产示范林3万亩。
南雄依托丰富毛竹资源开展招商引资,引进韶能本色纸分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创办丛生竹生产基地亩,带动户农户种植丛生竹4.86万亩,吸纳千余人就业,带动7个镇经济社会发展。
借力科技,毛竹附加值不断被发掘、提炼。与广东省林业局、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建立中国南亚热带南雄竹类种质资源基因库,积极开展竹子引种与培育,引种雷竹、粉单竹、甜笋竹等优良品种多种。
林小龙算了一笔账,推动利用竹子生产生物质竹纤维项目落地,每年可消耗48万吨原生竹,实现年营收6.4亿元,税收贡献万元,实现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林业现代化“一 ”之路
南雄市不断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培育特色经济林、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等为主要抓手,促进林业“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做活”互融合生,推进林业产业现代化发展。
南雄市大力培育特色经济林。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全市规模以上中药材基地共34个、总面积约1.34万亩,形成较大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基地7个,其中湖口众田中药材基地规模达亩。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全市现有茶叶专业合作社4家,面积0亩左右。南雄市山与山间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被成功认定为“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开发“南亩茶谷”“白龙茶园”“澜河茶园”等特色茶园3亩。
林小龙介绍,通过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发展林下经济,推动实现以木材产业为主向以非木材产业为主转变,主要依靠 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国营经济向非公经济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目前,全市培育林业企业50家,其中1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9家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南雄市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打造出2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韶关市级森林公园、18个县镇级森林公园及1个 湿地公园。其中,香草世界森林康养基地、云峰山森林康养基地被评为 森林康养基地,帽子峰森林公园、鸦子寨森林康养基地被评为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
南雄市走出去,更要引进来。南雄市积极搭建科技平台,加强与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成果转化落地,促进林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目前,南雄市已发展经济林50万亩,其中毛竹林 0万亩、油茶5.4万亩、银杏2万亩、中草药2万亩。创建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9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4个,年实现林业总产值41亿元,实现了林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南雄
特色林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更需要绿水青山。
要想富,多种树。南雄坚持新发展理念,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坚持特色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国家储备林项目为抓手,推动林业资源价值化。该项目规划总面积58万亩,项目建设期12年,分二期建设。项目一期已完成规划编制和报批,建成苗圃亩,培育闽楠、红椎等珍贵树种苗木近25万株,累计完成新造林、抚育和林改培1.5万亩,完成林地收储1.75万亩。
林小龙告诉本刊记者,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可以整体带动全市林业产业发展,并可以通过森林碳汇交易,增加财*收入,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以林农增收为例,“一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有偿使用林地、分红等形式增加林农的收益;二是在项目建设和运营中,将为林农提供长期、大量就业岗位,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难问题;三是通过引导林农合理有效利用山林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增收致富。”通过国家储备林的实施,不仅带动富民增收,还提升乡村的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绿化美化乡村环境,森林景观丰富多彩,实现乡村生态振兴。
南雄不断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因地制宜大力培育林业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等产业,农村产业体系在不断培育、壮大。通过发展中草药*精、白芨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以及发展农林秸秆资源循环产业项目等多种途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双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这些特色和优势是千金难换,是推动南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胜剑。”林小龙直言。
迈向健康中国的“南雄样板”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更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
作为北部生态发展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南雄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筑牢粤北生态屏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探索大林业与大健康的融合与共生,以共建共享实现全民健康,更好为健康中国建设赋能,努力打造“南雄样板”。
打造“大健康”产业。牢牢抓住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中医药产业机遇,依托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平台载体,以银杏、仙草、铁冬青、丹参、吴茱萸、鸡骨草等为主,红豆杉、石斛、田七等为辅,培育南药种植、研发、加工、康养全产业链,打造南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作用。
培育健康生活新业态。充分利用科普研学等手段,科学统筹南雄银杏、广府、古驿道、红色、恐龙等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形成一批旅游精品线路,持续办好银杏文化旅游节、重走长征路、徒步南粤古驿道等系列活动,打造具有南雄特色的银杏文旅康养基地,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可以预见,在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人们对自然、绿色产品和生态的需求日益增大,以林业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融入旅游、休闲、医疗、度假、娱乐、运动、养生等健康服务新理念逐步普及推广,一个多元组合、产业共融、业态相生的南雄发展路径逐渐清晰。
国家储备林项目协调会
擦亮“ 名片”,贡献“美丽之力”
站在“十四五”规划关键节点,南雄全方位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生态保护修复、扩大城乡绿色空间、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健全现代林业发展体系,聚力打造成“林业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先行区、林业特色产业联动发展样板区和林业生态文化融合发展创新区”,为全省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板。重点围绕提升“四种能力”:
——提升林业生态安全防护能力。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提升优质林产品供给能力。南雄市将以富民增收为目标,以扩基地、强龙头、创品牌为重点,加快转型升级,努力提高林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提升生态公共服务能力。完善生态公共服务设施,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繁荣发展生态文化。
——提升林业现代治理能力。深化林业改革创新,理顺林业生产关系,释放林业生产活力,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林小龙表示,南雄还将谋划实施一批基础性、长远性、战略性林业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围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储备林项目、梅关—乌迳古驿道生态系统建设、驿道梅园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项目、红砂岭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修复、高质量水源林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编辑
何炎婉儿
出品
《中国林业产业》杂志
?THEEND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