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项目,源于好奇旅行每年在白芨滩举行的宁夏公益行。我们最初对白芨滩的了解,也来源于赵老师给我看的那些照片。如今,努力了半年,有了亲身体验的我们,再回头看赵老师当年对魏局的访谈,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治沙人的座右铭:忠诚、执着、朴实
以下内容根据
宁夏白芨滩 生态保护区
副局长魏蒙
为大家“数说白芨滩”的访谈整理而成
数说白芨滩
好的,我现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白芨滩自然保护区,开展防沙治沙工作的体会和经历吧,请大家多多提这个批评意见。
我是年到白芨滩保护区工作的,到现在已经是18年了。这18年说起来话就比较长了,我的今天的想从几个数字、几个数据的变化给大家讲一下白芨滩防沙治沙的故事。
我们白芨滩挂两块牌子,一块牌子是白芨滩自然保护区,另外一块牌子的是这个白芨滩防沙林场。林场的主要是处在毛乌素沙漠的西南边缘和宁夏平原的引*灌区的边缘。挂这两块牌子呢,就意味着要承担的两项责任。从保护区来讲,主要是对这个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们这个地方年成立这个 自然保护区的时候,有动物是种,植物是种。通过这些年的保护工作,现在这两个数据已经发生变化,从动物来讲的话呢,过去是种。我们年做这个科学考察的时候呢,动物已经发展到了种植物呢,也从这个种呢,增加到种。
这两个数字这个变化,说明我们在自然保护方面,做的大量工作是有些成效的。从这个防沙林场来讲,我们主要是承担毛乌素沙地的治理。我们这个保护区总的面积是万亩。其中有80万亩属于沙漠。
就是现在我给大家发这两张照片啊,我们这个保护区整个,就是处在这样的沙漠地带上。万亩的保护区,其中有80万亩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从年起,白芨滩防沙林场建厂以来,我们现在已经是65年了,65年来我们三代白芨滩人,就在这个沙地上,治理沙漠是63万亩,使整个这个沙漠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给大家发了几张照片,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沙漠的治理呢,现在的这个样子就是我发这张照片的样子。
能够有这样一个成绩,我们总结,是有这三方面的原因,一个就是靠机制、靠目标、靠技术、靠精神。
从机制来讲呢,我们确定一个治沙的目标,就是“六个一”治沙目标,我们“六个一”目主要是指:
一个职工,
一年要扎,
一万个草方格,
栽一万株小树,
治理沙漠的面积是一百亩,
从治理沙漠中间的实现收入是一万块钱。
我们全厂有多个职工,按这个目标呢,每年治理沙漠的面积要达到两万多亩。有些年份的这个,雨水条件比较好,还可以达到3万亩。
这个治沙的第二点,要靠技术。我们现在主要是这个草方格治沙技术,我发几张照片看一下我们在沙漠的。麦草拉进去,通过人工扎草方格。每个草方格面积大约是一平米左右,草房格先把沙漠的固定下来。
然后在沙子中间撒播草籽。通过这样一个技术沙,基本上时间就是栽一片能够绿一片。大家看一下照片,我给大家发几张照片。
大家看到了这个我发几张照片,这沙漠里面有没有路啊,这个麦草靠车拉进去之后一般还要靠人背到沙漠里面去。背进去是之后,把它扎在沙子里。可能有人要问了这个沙漠治沙为啥要先扎个草方格呢?
我们知道沙子是移动,一般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跳动,撒子在地面上跳动;一种是蠕,动像蛇一样的样子;还一种悬浮。那它的动力,主要是风。我们扎草方格的目的呢,主要就是在这个增加沙丘表面粗糙度。在这个沙子表面形成一个静止层,这样的便于这个植物生长。
在沙子表面扎草方格,主要就是增加砂子的表面粗糙度,便于植物生长。要是不扎草方格呢,我们这个苗子栽进去啊,一阵风刮过来,也许就把这个种子给刮出来了,栽下去的苗子刮出来,肯定晒死了。另外就是,这个种子点进去或者苗子栽在进去,一场风过来之后就把这个种子或者苗子彻底埋了,它没法生长。
所以说我们就发明这种草方格治沙这种技术,先通过扎草方格把沙子固定下来,然后再栽苗子。
你们看这个草方格子,就像鱼网一样网在的这些沙子表面,特别漂亮。但是这个确实全凭人工,一锹一锹这么扎进去的。
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每年的治理沙漠的面积大约就是3万亩左右。并且这种技术比较成熟,基本上是扎一片能够活一片绿一片。
我们每年这个扎草方格的时间呀,大约都是七月份麦收之后。因为这个小麦没有收割之前,是没有小麦秸秆,这个活干不了。每年七月份开始干这个活,但是他也是大家也知道明天七月份的时候,这个天气啊特别热,尤其是这在这个沙子表面的温度一般都在六七十度。有时候特别高,尤其中午啊,没法干活特别辛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职工每天早晨四点多就要起床,然后吃点饭。五点钟到沙区,一直干到九点多十点的时候就没法干了,在沙窝里面搭帐篷,在那边休息。一般到下午三点沙子温度都开始降下来的时候再接着干。干到晚上的七点八点之后才可以回家,特别辛苦。
我曾经的给大家算过一个帐啊,咱们全场有多个职工,能够到一线工作的职工,有人,就算人吧。我们要求到植树,每天大家上班的时间是8点钟,我们上班时间是七点钟上班。
每年植树季节是三个月,三个月时间也就是九十天吧,就每人每天加班一个小时了,九天加班要加的是一万八千个小时。那每天按照这个八个小时工作制算的话呢,我们光加班这一项,每天都要多干两千二百多天的活。也就是每年的光加班一项,我算了一下就是要干六年多的活。这还不算这个推迟下班这个时间,也不算节假日休息时间。
所以干治沙干林业工人特别辛苦,这个也就是体现了我们这个林业行业有个精神,叫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这种精神在我们这个单位,体现的非常的非常突出。那么我们这个单位本身,这些年了也形成一种精神,就叫做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治沙落了后。
就是靠着这种精神啊,我们这个地方坚持这么多年,治理沙漠已经达到60多万亩。
我给大家发两张照片,这个两组照片对比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沙漠治理之前,跟治理之后变化的情况。
这个两组照片都是我拍的,定点定位拍的。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沙漠通过扎草方格之后的变化情况。
我是 次在这个网络上这样给大家讲了一个治沙的故事。也不知道这样讲大家喜欢不喜欢听,我尽量给大家把我们这样的情况介绍的全面一些。
通过我上面的介绍,大概知道治沙造林,是一件非常辛苦的活。这些年有很多的职工,因为受不了这样的这个苦,很多人来了又走了,呆上一年,呆上两年呆不住就走了,这个苦可受不下去。
我们也想了一下,假如这个治沙队伍保不住的话,人留不住的话,这个治沙谁来干?
所以我们后来呢也想些办法。就是发展支柱产业,发展产业让职工在治沙的过程中间有钱挣。这样的能把这个队伍能留下来。
我们主要是发展这四个支柱产业,一个就是咱们这个金果林产业,我们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把沙漠平沙造田。开果园让职工种果园。我发几张照片大家看一下我们这个果园。
把这个田造好后分给职工,由职工自己来经营,所有的收入都归他自己。这样子每户职工大约有二十亩果园,他从果园中实现了一定的收入。他有了果园的心就安了,能够在这个地方安心治沙。另外我们还发展了苗木产业,也是在这沙漠中间给大家把地都平开,荒漠地都平开,水通上、路修好。交给大家能经营,让大家发展苗木产业,每年卖些苗子,还有些收入。
另外我们还发展设施栽培。主要是在沙漠边缘建温棚设施,每户职工有那么两到三栋温棚。大家在这温棚种主要种沙地韭菜。这沙地韭菜有特点啊,主要是它耐储存,味道特别鲜,也是无公害的。我们发展沙地韭菜呢,之后从中间的也能有些收入。比如说这个移动温棚啊,每天收入大约是产一次韭菜大约收入。那么产生四次这就收入3万来块钱。他们家要有三栋温棚的话,单温棚收入就是能将近有10万块钱的收入。
另外我们还发展养殖业。让职工养牛啊、养羊啊,就是通过发展这些产业呢,把职工的留了下来。职工在这治沙的过程中间呢,也实现了一定的收入,那么他就有心干事情。我给大家也发几张照片,大家看一下。
在我们常人的印象当中沙漠是没有生命的,通常我们会叫它死亡之海,但生物学家告诉我们沙漠有自己的生态,魏老师可不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沙漠本身就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吧,在我们这个沙漠中间呢,也有自己特色的的生物,比如说前面告诉大家就是像我们保护区呀,有种植物,现在已经达到了种。保护区里面有些植物都非常珍贵,像发菜啊,发菜这种植物它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在我们保护区就有公斤,非常少。
动物的话在我们保护区呢,有这个一百二十九种。像大鸨呀,兔狲呀,像荒漠猫啊、猪獾、狗獾呀、狐狸呀、野兔子呀都经常能见到。
这些都是我们这个沙漠里面特有的动植物资源吧,它们也是个荒漠的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荒漠里面这些植物啊,它有它自己生存的智慧呀,比如说像那个荒漠植物啊,一般根都特别深,叶片呢都比较小,有些都是针叶。像这个柠条呀,花棒呀,这些植物它的冠和根之间的比例一般能达到1:6左右,也就是说他地面上这个长到一米高的时候啊,地下的部分也许达到五六米。
魏局的网名就是柠条,柠条是我们白芨滩治沙的主力植物,但我们在这里很多人不了解柠条,魏老师也给大家讲讲这种植物吧。
对,刚才赵老师说到这个柠条啊,我的网名就是柠条。柠条的学名叫小叶锦鸡儿也叫大叶锦鸡儿,柠条这个植物特别的耐旱,颜色一般是灰色的,我给大家发给张照片看一下。
这张照片的就是咱们这个保护区的这个柠条群落,在我们保护区总共有二十四万亩,也是全国自然保护区里边儿,保存面积 的长势 的一块。
前面,我说这个柠条特别耐旱,像今年的七月份之前的几乎就没有有效降雨。我到沙漠里面去看了一下很多柠条叶子都已经卷了,但是它还活着还活着。它特别耐旱,相比较沙漠里面其他植物,像花棒呀、沙柳呀,它表现特别好。
问:从地球整体生态系统来说,沙漠是不是也不可或缺的?
这个是肯定的啊,沙漠呢也是地球的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也是一个地质形态吧。不过呢从世界上来讲的话呢,现在有多个国家都有沙漠分布。受沙 影响土地面积呢,大约是万平方公里啊。从国家来讲沙漠的分布的也比较广,从这个上个90年代,我们有个统计这全国的沙化面积,沙 的土地面积大约有0多平方公里。
我查过一个资料啊,咱们国家的现在全国的荒 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7.9%。
像内蒙古阿拉善这个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呢,在阿尔善高原上已经“会师”了,也就是连在一起了。现在的形成一个很大的沙漠,面积几乎达到这个九万多平方公里了。
我们灵武市呢,总共是平方公里,80%以上的土地也是个荒 土地。
刚才一位群友问:所有人的努力非常令人尊敬,大家在沙漠里吃什么?
这个每次我们到底沙漠里面干活的时候,早晨把饭吃完之后。然后就带着饼子带着干粮到沙漠里面去,带上水。然后中午休息下来之后呢,一般就是吃干粮吃饼子。有时候呢,带点米饭炒炒,之后到沙窝里面休息时候吃一下。
我发张照片大家看一下这张照片就是这样子,干粮带进去在这个上面吃。
问:如果离驻地比较远的话,休息的条件应该也会非常差吧?
柠条?我给你发几张照片啊,就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就带上干粮这样吃。这个休息的时候大家看那个沙漠的上面有一个搭的凉棚。大家就在凉棚里面歇下阴,稍微休息下,躲避一下太阳。
大家看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是我拍的一个学生,他是宁夏师范学院的一个二年级的学生。他暑假期间,就到我们沙漠里面帮治沙啊,挣点学费。这个小伙子叫张建霄,他现在已经应该已经毕业了。大家可以看一下那个手都脏脏的。
这张照片上的这两个人呢,是两口子,这男的叫关山,这个女的叫冯淑燕。他们也是到这个地方来扎沙帐,给娃挣学费。
你看这个人这个人叫张虎,他拿这把锹,大家看一下这把锹,是特别制作了一把锹。这扎草方格呀,每个草风格扎下来,一般能挣个两毛多钱。我们这个算这个帐的话一般就是扎一次两毛三分钱,扎的越多,挣得越多。那么他的锹头特别大,操作就特别快。他自己说这是苦出来的见识啊,苦出来的见识。
可不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治沙的费用,这也是我们踩点的时候觉得治沙英雄们能够坚持下来特别令人敬佩的地方
刚才问到治沙的成本,一般情况下至少分成几个步骤,先修路,然后把麦材要拉到现场,要扎进去。还有育苗把种子栽进去,草籽撒上去。这样的话呢,现在一亩治沙的成本大约在多块钱。加上现在麦材的价格也在上涨,劳动力价格也在上涨,现在估计已经超过这个价格了。
这个是我在这个治沙工程中拍一些照片,大家可以通过这个照片了解一下治沙工人的这个劳动。
治沙一方面消耗体力特别大,再加上沙漠温度特别高,治沙工人经常有中暑的。中暑就背出来抱出来,然后大家再接干。前面有人倒下来了就背出来,然后其他人还接着干,确实这样非常辛苦。
这个遮阴棚的就是我们在治沙过程中有有时候,休息的这个地方。
非常欢迎大家能够有机会到白芨滩自然保护区来看一下治沙工程,也感谢大家能够关心我们这个环境保护和防沙治沙的事业发展。
好谢谢大家,这个今天准备的特别仓促啊,加上我是 次做直播,很紧张,谢谢大家能够听,我在这儿讲治沙,谢谢大家!
赵老师说:
公益慈善活动是孩子学校教育的延伸,能促进孩子自尊感和价值感的提升,对培育和发展孩子的主流价值观与社会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而,鼓励少年儿童参与公益志愿者活动越来越成为全球教育界的共识。
好奇文化携手北京水源保护基金会,北京生态修复学会等社会组织,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成为志愿者的机会。“柠条花开”项目将作为好奇文化与水基会的一个长期项目,我们会坚持支持孩子们践行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