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田野,绘就新景。
刚刚过去的一年,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取得重大突破,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坝区经济快速增长,农业农村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实践证明,贵州农村产业革命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提高了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年,贵州以坝区提质增效和坡耕地结构调整为重点,乘势而上打好深化农村产业革命突破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精彩数贵州
预计农业增加值增长5.7%,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种植业增加值增长8.3% 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坝区亩均产值增长30%以上 农民合作社达6.81万户 “黔货出山”销售农产品亿元,增长8.3%
曾光秀委员:望谟板栗出大山
“带大山里的板栗走出大山,带贫困群众走上富裕路!”省*协委员、贵州光秀生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曾光秀说,这是企业的使命。 望谟县是黔西南乃至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作为黔西南州“万企帮万村”示范企业和十佳脱贫攻坚帮扶企业,贵州光秀生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探索与农户合作的新模式,打造企业和农户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企业增效发展的共赢格局。 “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板栗产业,与农户共同打造‘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曾光秀介绍,她的公司实行统购统销、保底价收购和免费技术指导等惠农措施,彻底解决农户销售难、储存难等具体问题。年,公司发展产业带动农户1.8万户7.5万人,其中贫困户约户2万余人。 年11月,贵州光秀生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哆吉栗”商标在香港联合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这标志着望谟板栗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请进来。“去年*府引进了多个大型企业,对带动地方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地方企业,我们有了向大型企业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机会,公司也迅速成长起来。” 贵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给了企业很大信心。曾光秀告诉记者,他们会继续担起社会责任,让望谟板栗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吴映环代表:看准市场选产业
“在我们那儿,每年入夏,樱桃 成熟,吃完樱桃,就到了桃、李挂枝的时候,年年供不应求。”说起农村产业,省人大代表、毕节市七星关区阴底乡*委副书记吴映环侃侃而谈。 阴底乡位于赫章县、纳雍县与七星关区三地交界处,依托地理优势,该乡“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结合农旅一体,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 “让农户自己去种,让他们意识到东西是自己的,增收也是自己的。*府提供苗木,群众自己去干,合作社与村支部参与其中,同时提供技术指导。”吴映环说,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也要给他们充分的底气。在去年的“夏秋决战”中,阴底乡种植了亩蔬菜,通过和超市、学校对接,保证了农户种出来,就能统一保底收购。 近年来,阴底乡按照“六个一万亩”产业发展要求进行重点规划,全乡已发展马铃薯种植00亩、核桃种植亩、大豆种植亩、油桐种植亩、脆红李种植亩,红、白花桃种植亩。如今,阴底乡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产业,也带动了群众就近务工。 总结以往的经验,吴映环说:“在农村,群众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是非常脆弱的,特别是贫困户。以前大家种过很多东西,但是都不成功,现在也害怕失败。所以看准市场、选准产业至关重要,*府主导、农户参与、解决销路,才是产业扶贫最有效的方式。”
申小云委员:厚植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
“过去一年,贵州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取得的成绩让人欣喜。”省*协委员、省扶贫办外资中心项目处调研员申小云兴奋地掰着手指数*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成绩,“其中,让人备受振奋的是,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取得重大突破,农村面貌得到整体性提升,农业经济取得了可喜成绩。” 去年,12位省领导带头抓具体、抓深入。贵州省成立12个产业领导小组,建立“一个重点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个技术团队”工作机制,在全国聘请7位院士作为产业发展顾问,在省内组织专家组成专业团队,对特色优势产业品种开展技术指导。 对照“八要素”找差距、强弱项、补短板。全省各地在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中,聚焦优势品种和优势单品,优化产业结构布局,迅速做大规模,不断提升某一单品的持续规模供应能力,大幅提高贵州特色产业市场占有率。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攻坚克难的拼搏之年。“*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大力调减低效作物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产出率和收益率;强调以县域为单位,走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强调每个县聚焦1—2个产业,重点发展见效快的食用菌、蔬菜、辣椒等产业及林下经济和林特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一 产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申小云说,*府工作报告为基层农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晏梦怡代表:“黔货出山”有门路
时下,网上带货、电商销售是非常热门的销售渠道。在推动“黔货出山”的过程中,电商显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1月16日,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分组讨论会上,省人大代表、中国邮*纳雍县分公司人民街支局合规内控经理晏梦怡十分 近年来,电商加速发展,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实现了深度融合,带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我省实现后发赶超的新动能。如今,在全省各地,通过网络销售将农产品卖向全世界的案例比比皆是。 见证这一发展,晏梦怡笑着说:“毕业至今,我一直在邮*系统工作。纳雍邮*从年开始发展电商,年大力推进。我们与*府及合作社合作,把纳雍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放到线上销售,还免费提供包装和物流。” “今年我希望能积极推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方流通渠道建设,提供线上线下‘一条龙服务’,让大家享受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创业不出村的便利,构建以邮*企业平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农村电商服务生态圈。”看着手中记满内容的笔记本,晏梦怡表示,作为年轻的90后代表,新时代必须有新作为,她将踏踏实实去干,促进当地贫困群众脱贫,为电商扶贫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姚磊委员讲述:小小*桃战贫困
“这是*桃,它来自于‘中国*桃之乡’——玉屏自治县。”省*协委员、玉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姚磊指着照片说,这桃好看、好吃,是玉屏群众的致富果,也是玉屏战胜贫困的法宝。 年,玉屏还属于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区;年,玉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成为 个脱贫出列的民族自治县。 目前,玉屏种植*桃近3万亩,投产1万亩。“按亩产斤*桃计算,总产值近万元,覆盖贫困农户户人。”姚磊算起了产业丰收账。
亩产值从元飞跃到元
*平县旧州镇坝区,技术人员正在指导群众种植野菜。
今年42岁的袁正敏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原来亩产值才元的田地,如今却能达到近元。 “以前都是种水稻,秋收后田里就不种庄稼了。现在*府引导我们种这种野菜,既好种,又好卖,成本也不高。” 袁正敏是*平县旧州镇川心村的贫困户。年4月,在*府引导下,她在旧州镇坝区的田里改种了2亩野菜、1亩马铃薯。 “1斤野菜能卖10元钱,1亩地能采收近斤,可以卖三茬。 茬我就卖了0元,比种水稻赚一倍还多。”正值收获时节,大坝上,袁正敏抱着刚采收的野菜高兴地说。 年9月,*平县大力推动旧州镇坝区蔬菜、食用菌、百香果等产业发展。“以前坝区只是种植单一传统作物,亩产值才至元。现在我们种植高效的蔬菜作物,亩产值可达元至1万元。”*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龚学文说。 记者了解到,旧州镇坝区总耕地面积约1.8万亩,目前已流转土地1.3万亩发展产业。其中,主导产业蔬菜的种植面积达1.17万亩,主要有莴笋、野菜、甘蓝等。此外还发展食用菌亩、百香果亩,中药材(白芨)亩。 据介绍,旧州镇引进了17家龙头企业入驻坝区,带动产业发展。“发展蔬菜产业,坝区年产值可达1.56亿元,带动贫困户人就业,人均年收入3万元,比年同比增加47.3%,让人实现了脱贫致富。”龚学文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金忠秀梁圣 邓钺洁
梁圣 邓刚 李丽
编辑韦依
编审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