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县*建引领村社合一奏响春耕曲

仲春时节,草长莺飞,锦屏县固本乡东庄村金丝皇菊种植基地内,30多名妇女手握锄头,一字排开,清沟起垄,一派暖春劳作的繁忙景象。

“和去年一样,按照每亩元的价格,目前已完成流转土地40多亩,龙头公司已组织流转多亩以上,继续栽金丝皇菊。”去年尝到甜头的合作社负责人、东庄村民委主任朱发成在田边聊起来。

“以前生活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好了,有合作社带着我们发展,我以自家土地来入股合作社,不仅有土地流转费,自己还可以在基地打工一天80元,一年收入四五万不成问题,日子越过越好了。”东庄村民欧品耀美滋滋地说。

过去,固本乡受交通条件制约,产销对接不畅,市场打不开,产业很难形成规模。年,乡*委、*府积极支持和引导下,东庄村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锦屏县飞地富民公司开展合作,在*支部带领下统筹规划中药材产业发展,年流转土地余亩,种植金丝皇菊亩、白术亩、前胡61亩,有效带动93户人脱贫增收。

春耕抢时节,农人倍忙碌。六公里之外,固本乡瑶里村正组织30余人种植中药材白芨和魔芋,十分热闹。得益于锦屏县瑶里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该村群众已投工投劳到基地务工余人次,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村社合一’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带富了群众,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提高了基层*组织的威信,努力把疫情期间损失的时间补回来。”瑶里村*支部书记赵学孝说。

据悉,瑶里村级合作社吸纳全村群众作为社员,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生产,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中药材吴茱萸、前胡等余亩,种植钩藤余亩,探索推行“”利益分配机制,带动贫困人口63户人脱贫。年,光发放务工费和土地流转费就达30.5万元,惠及全村户,覆盖全村户贫困户,实现了产业带动和利益联结全覆盖。

“结合固本山高坡陡的现状,为了提高亩产经济效益,我们找准中药材种植作为主导产业,在全乡13个村组建了14个村级背景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计划新增种植亩,带动周边村寨余人务工增收,保障贫困人口分红全覆盖。”在九桃村林下中药材基地,固本乡扶贫工作站负责人杨泽远介绍说。

固本乡“*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推动春耕生产,只是锦屏县“村社合一”产业扶贫新模式的一个缩影,如今该县的扶贫产业之花迎春开放。

据了解,锦屏县通过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达个,吸纳社员人,实现贫困户利益联结全覆盖,实行组织领导、经营管理、利益分配“三合一”,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功能,整合和发挥项目资金效益,探索出一条推动产业集约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新路子。

截至目前,全县春耕累计完成蔬菜、食用菌、精品水果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余亩,完成蔬菜育苗.5万余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亩,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刘格迁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吴运镇

编辑张晓芬

编审姜佳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huazixunlh.com/afhpz/422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