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山路跑了20余年,鞋子走坏了几十双,摩托车跑坏了好几辆,风雨无阻的坚持,让兴仁市城南街道鹧鸪园村村民杨正林将一镇一街道3个村的荒山种上了绿林,让荒山变为了青山,开创了数嘎梁子上的生态奇迹。
在兴仁市城南街道保驹村数嘎梁子,今年55岁的杨正林正带着10余名工人一起在林场内做着备耕工作,时不时地到不远处的*精苗圃基地查看今年冬天就能移植的*精幼苗。
现在正在整地用于种药材的林地,是年的时候杨正林种下的。
“我最开始在自家地里种树,也在高速路两边种树,种的树成活率高,还比较规范,后来就负责带队,有点像工头,种了多亩,种树种的都是石山,不用影响咱老百姓吃饭种粮的好土好田,还能让附近的老百姓有工作干,几十年一过,那些荒山石山,绿油油的,还能造福后代。”刚开始,杨正林并不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正含义,但是种树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这个账他算得明明白白。
高速路带种树,给了杨正林启发,他想到在家的后面,兴仁市城南街道和屯脚镇的交界处——数嘎梁子,由于山高路陡,人迹罕至,无人管理,林木凋零,还有巨大的火灾隐患。
兴仁市数嘎林场部分区域航拍图
在和林业局共商后,结合国家林业生态造林项目要求,杨正林开始了他的造林之路。
年1月至年12月,在国家林业生态造林项目的支持补助下,杨正林投入资金万余元建造杉木基地示范林余亩(图纸面积),同时还带头在自家的自留山造林亩。
“当时种树难,没有路,自己开辟的山路,全是*土,而且树苗也难运上去,当时雇了多个工人,为了种树,都是一背篓一背篓背上去的,很多人的鞋子都磨坏了几十双。”杨正林说,当时种树只能依靠人工运输树苗,还要清理荒山,但是在*府的支持下,下定决心种树的他,一直坚持着。
年2月,中共黔西南州委、黔西南州人民*府授予了杨正林“黔西南年度十佳造林大户”奖章。
用实践铸造林业实践真知。年,在杨正林的认真管护下,之前种下的树木已经长大,在卖掉一部分树林和银行抵押贷款后,杨正林开启了第二次造林之旅。他将兴仁市雨樟镇并嘎村上数嘎组(现义龙新区雨樟镇并嘎村上数嘎组)的百年荒山流转了过来,带动老百姓组织实施植被恢复项目杉木造林亩。-年度冬季实施造林亩。
年中旬,杨正林又流转了城南街道保驹村老八寨组和上坝组荒山并组织实施植被恢复项目杉木造林约亩。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抚育率、管护率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造林成效也受到各级**领导和林业主管部门的好评。同时还通过免费向周边村民提供杉木幼苗,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工作,带动周边群众造林00余亩。
年1月,杨正林获得了中共黔西南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黔西南州速生林种植大户”奖章;年1月,黔西南州林业局评审委员会授予“‘文朝荣’个人奖林业种植能手”;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
为了造林,杨正林先后贷款20余次,贷款金额达多万元。
根据兴仁市林业局统计,年1月至年1月,杨正林参与实施造林亩,建设自建防火通道40余公里;造林和带动造林余亩,通过务工、承租村集体土地和联营造林带动6个村0余户群众增收。
现如今,以前的荒山上树木成林,一颗颗大大小小的树,生机勃勃,长势喜人,树林中穿插着通达的防火通道。
“对于我来说,林场就是家,一天不去转转心里都不踏实!这些年,我一直在还款,但是看到这片森林,值了!我的树成林了,老百姓的树也成林了,我开始富了,老百姓也富了。”看着眼前的山林,杨正林很自豪。
如今55岁的杨正林,因为长期劳作,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但是杨正林还未停下脚步。年,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在兴仁市林业部门的带领下,杨正林到云南、广西等地开展考察,他知道了,林下也大有可为。
一个种树的行家里手,在伴林生长的过程中,开始种上了药材。
杨正林带着和他一起种树的老伙伴们,在林场开展林下药材种植,如今已经完成了60亩*精苗圃、亩*精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以及亩白芨的林下种植。
今年冬天,苗圃的幼苗达到移植标准,杨正林又开始忙碌起来,忙着挖地起拢,55岁的他,仍然干劲十足,他说“我要努力,在我种的树下都种满药材。”
风雨20余载,杨正林都在与林为伴,踏“绿”前行,他亲身体验着“绿水青山”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并不断地努力着,把绿水青山变成大家的金山银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飛鸿段源兴
编辑彭芝莉
编审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