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身残志坚不言弃丨荔波县黎

我叫姚加碧,是黔南州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板寨村下寨组村民,今年46岁,我家有4人,但是全家劳动力只有我一人,我老婆属于精神智障二级属于无劳力,家里还有一个年迈的母亲和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

包保干部送衣服给我的女儿上天好像给我开了一个玩笑,在年,为了养家糊口的我起早贪黑骑着摩托车到贵州与广西交界地方务工,不慎出车祸,左腿腿骨断裂,那时我感觉天都塌下来了,家中收入只有那微薄的农村低保了,经过一年的恢复,由于家中经济困难无法得到更好的治疗,导致了无法恢复原样,走起路来一撅一拐,最终成了残疾。   我的家乡在 茂兰保护区内,山多田少,村民们都过着靠山吃山的日子。但由于我肢体残疾,很多的重活、累活我干不了,我寻思着我还能做什么?   这一家子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我苦恼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村里面了解到我家情况后,村里面正缺一个民生监督员,对村里面的每一项工作进行监督,平时到村委开会,每个月工资是元,一年有元左右收入,这个岗位不需要做重活路,非常适合现在的我,所以我毫不疑问的接下了,也因此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事情很多,不能因为仅仅肢体残疾了,就等着国家给和向国家索要,我在心里想着,我一定要在国家好*策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致富。

我参加村里面会议我知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年,大批的帮扶干部到我们村,给我们宣传*的好*策,给我讲了好多典型致富的例子,聆听着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感受着帮扶干部的亲切关怀和无私帮助,让我从心底觉着:“国家给予我们贫困户的帮助这么多,我自己更不能坐等帮扶,我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平。”   年一个有缘的机会,我们板寨村有人种植了白芨,随之我就对种植白芨感兴趣了,随后我了解白芨的种植所需技术,营养价值、市场导向以及生长习性等。

我家的白芨

心动不如行动,在了解之后我就开始行动了,通过土地平整、购买白芨苗、花盆后开始种植,目前我已经种植了盆白芨,一盆种植8-9株,共计种植6多株,一盆大约能采收一斤白芨,按元/斤的市价计算,预计增收9.6万余元。看着满满摆放的白芨花盆,我看到了未来自己的日子,等待着收获的喜悦。   自从识别为 扶贫户以来,在脱贫攻坚*策的帮扶下,通过村支两委和驻村干部的帮扶,现在我家已经实现脱贫,感谢*和*府的好*策,感谢帮助我的你们,让我不再觉得生活没有盼头,对明天充满希望,我相信将来我的生活越来越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云开

编辑刘娟   编审杨仪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huazixunlh.com/afhpz/458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