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四化蹲点采访石阡枫香乡盘活资源走

密林,云雾,翠湖……初冬的铜仁市石阡县枫香乡山青水美,宛如一幅徐徐铺开的天然画卷,让人流连忘返。该乡鸳鸯湖村葱茏林下,自然风光优美,种植羊肚菌的工人们三五成群,现场一派忙碌。鸳鸯湖村享有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湿地公园、中国鸳鸯之乡的美名,交通便利,林丰水美,生态极佳。然而,拥有三个“国字号”头衔的鸳鸯湖村以往却因产业发展落后,群众守着绿水青山过着穷日子。振兴乡村,出路在哪里?答案是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山是根,水是*,林是财,鸳鸯湖村的优势在山、潜力在林、前景在水。为盘活资源,靠山吃山,枫香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利用鸳鸯湖的森林资源,因地制宜书写林下经济大文章。今年初,枫香乡成立林下经济产业专班,以食用菌为抓手,集中力量推动林下经济。按照“四联四实”(支部联系,组织建设增实力;*企联合,产业发展见实效;部门联帮,企业受益出实绩;利益联接,群众增收得实惠)的思路,发展林下种植了羊肚菌余亩,又相继完成林下红托竹荪种植余亩。鸳鸯湖村民李兴容说:“今年,我们从七月初开始采菌,持续了近两个月,每亩产量大约1斤。”红托竹荪和羊肚菌属于喜阴菌类作物,适宜在阴凉、湿润、无污染等环境下生长,鸳鸯湖村茂密森林为人工栽培该菌类提供了优势条件。种植红托竹荪和羊肚菌尽管产量高效益好,但不宜在同块土地上连作。为有效破解林下宝贵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难题,解决合作社和群众持续增收问题,石阡各相关部门主动作为,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把脉支招,最终锁定林下菌药轮种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群众就业增收。鸳鸯湖村林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滕建康说:“林下菌药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比传统农业要多得多,对群众来说可以一年四季务工增收。”滕建康介绍,红托竹荪每年种植一季,亩产1斤,按每斤鲜菌30元计算,每亩毛收入3.6万元。中药材白及从种苗种植到采收周期大约三年,每亩可生产鲜白芨块茎3斤左右,按照每斤15元计算,每亩林地每年可以增收近2万元。年以来,枫香乡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林下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成效,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等为主的林特产业,建成以鸳鸯湖为核心的林菌、林药、林禽的林下经济产业带。以乡村引领、企社主导、群众参与等合作模式,该乡抢抓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策机遇,充分利用各类农业科技帮扶资源,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夯实群众增收致富基石,全乡“东药西菌”林下产业发展格局和效益更加凸显。依托林下经济,吃上“生态饭”的不只是鸳鸯湖村。截至目前,枫香乡在鸳鸯湖、*金山等6个村共发展林菌亩、鱼腥草亩、*柏亩、*精亩、林禽年出栏土鸡5万羽、林下中华蜂、胡峰1群。林下经济可实现年产值0余万元,按照入股保底分红、效益分红以及林地流转、劳务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可惠及全乡6个村户人,实现人均增收1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尹莉田勇编辑黎金霞编审田旻佳杨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huazixunlh.com/afhpz/711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