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中药名。为兰科植物白芨的干燥块茎。每年9~10月当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本品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白芨的功效1.收敛止血
白芨的止血作用,是因为它能增强血小板因子活性,在较短时间内凝血,使得凝血酶快速生成,同时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可以起到局部止血的作用。
白芨的收敛止血功效,可以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肺结核咳血、溃疡出血等症状。
白芨的止血与三七的止血不一样。白芨是收敛止血,而三七是散瘀止血,在出血症的治疗上,以三七效果为佳。
2.消肿生肌
白芨具有消肿生肌的功效,能治疗生疮出血、溃疡、痈疽肿*、手足皲裂、肛裂、疮疡等。菊花人参茶
3.补肺
白芨味苦、甘而涩,性微寒,入肺经,具有补肺的功效,对治疗肺痿肺烂、肺结核有一定的效果。
白芨的作用1.美容
白芨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及粘液质等成分,具有美白祛斑的功效,磨成粉外用涂擦,可以消除脸上痤疮留下的痕迹,滋润、美白肌肤,起到美容的效果。
2.抗菌
白芨对于大型结核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也能对革兰氏阳性菌起到抑制作用。
3.抗溃疡
白芨具有抗溃疡的作用,白芨具有高度的粘性,可在胃内形成胶状膜,能促使溃疡面愈合。
再加上白芨中含有的有益成分,对于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抑菌作用,能形成保护膜,从而起到防止胃部感染的作用。
白芨的禁忌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十八反”里就有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之说,也就是说不与乌头搭配服用。
《蜀本草》中也认为,白芨不能够和乌头一起使用,否则药性会发生改变,服用后会危害健康。
白芨的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调涂。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