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文史24期阳山县评定为ldquo

“林+药”

如秤架少数民族乡,坐落在广东 峰山脚下,山峦连绵,林地众多,适宜在当地山林长的止血消肿中药材——白芨,从10年前开始广泛种植,成为改变当地茅坪村民生活,让外出务工者回归故土的动力。年,阳山县“三连阳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从茅坪村数百亩林地上,收获数年间陆续种下的公斤“白芨”干品,市场价每公斤干品白芨能卖到元。这当中,有不少是茅坪村民自己散种的。但是,更多的人选择跟公司合作,以从公司低价购买种苗、接收公司技术指导、采挖成品销售给公司的方式,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林下经济事业,这种林+药+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当地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林+旅”产业融合提升产品溢价

经了解,阳山县大崀镇走一条迴然不同的“林旅”融合发展路。依托许广高速路出口只有十多公里的交通优势,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打造一条旅游观光带——百花山农场。

张国雄是大崀镇沙田村人,年起租下坑塘村亩山林。按照当初的规划,投入两千多万元,种下草莓、柑橘等16种水果和映山红等数百亩连片观赏花卉。二十多栋木屋散步农场内,每到周末夜晚时灯火通明,住着来自珠三角、清远、湖南等地的旅客。

“秋冬是摘桔子,二、三月份就是赏桃花、梨花,四、五月份赏映山红,六七月份摘鹰嘴桃,八、九月份摘草莓。”张国雄掰着手指粗算一遍,笑说,来这里的游客随时都有节日,住宿加饮食、购买水果和农产品,平均每人每天能为农场带来两百多元收入。

年,清远一些种植大户的鹰嘴桃滞销,百花山农场的14万斤鹰嘴桃却供不应求,且价格卖到10元一斤。张国雄说,得益于农、林、旅结合,这里的沙梨、杨梅、柑橘都按照10元一斤的价格卖出去,且多数由旅客自行采摘,省了一大笔人工成本。他打算今年联合几位股东载投入万元左右,完善农产设施,扩大经营规模。

坑塘村超过30位村民在百花山农场找到固定工作,人均年工资能拿到三万多元。经常有忙不过来时,农场临时聘请附近村民打散工,人均日工资开到一百多元。张国雄介绍,除了为村民提供工作岗位,去年一年的多万元纯利润,农场也拿出一部分,作为租地给农场的村民小组的分红。

阳山县林业局指导和帮助秤架乡、杨梅镇,积极推进森林小镇创建。前者定位为“南岭氧吧,醉美瑶乡”,拟将秤架乡建设成为集森林康体养生、高山休闲观光、民族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后者培育以森林康养和休闲旅居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将杨梅镇建设成为集森林休闲、水果采摘、乡村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宜居型森林小镇。

据阳山县林业局统计,目前阳山全县林下经济达到43.1万亩,年产值多万元。这是阳山县结合林业供给侧改革攻坚发展,带动林业经济转型升级所作的诸多努力的结果。

林下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乡村农家游、林业生态休闲游等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年5月开始,阳山县开展新一轮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全力推进古树名木普查工作。阳山县列入古树名木目录的树木棵,全部登记造册和完成内业数据录入上传,等待省审定。

按照阳山县林业局的规划,未来阳山将充分依靠“互联网+”和当前健康中国智慧药房规划,使阳山的特有生态中药材更好、更快走向全省、全国;推进“广东省森林小镇”创建,科学合理发展观光、休闲度假、生态疗养等产业: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较大规模、潜力和辐射力的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逐步建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诸多举措,将为探索农村其他行业转变经营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助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具备现实意义的参考。

参考资料

1.阳山县林业局杨春英提供的《阳山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清远日报记者、林良田、卢志满统筹、李廷睿采写的《阳山林下经济探索:“林+N”,在绿水青山中谋出路》。

3.采访德记林业专业合作社主人:罗月德。

4.实地考察。

(作者系阳山县史志办主任科员,阳山县*协文史专家组成员)

END

编辑:阳山网

来源:阳山文史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huazixunlh.com/afhzp/223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