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州发布当初村民堵着不让种的苗子,如

工人查看种植基地中喷灌情况。 *瑶摄

“你是不晓得,当时送刺梨苗的车子都开到村里来了,但是公司的钱没到账,没有支付村民土地流转金,村民堵着不让把苗搬下车。没办法啊,我们合作社的社员又分头去凑钱,总算让这一批刺梨苗在我们发业嘎生根发芽了。”说起两年前的情况,盘州市英武镇发业嘎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云斌哭笑不得。

年6月30日,发业嘎专业合作社组建。次年2月,李云斌走马上任,他说:“我记得那时我还不是理事长,只是一名村干部。虽说不是合作社的成员,但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刺梨苗被退回去吧,所以就一起筹钱。把50户亩地流转金共计4万元付给村民,我们发业嘎村种植刺梨产业总算启动了。”

第二次集资,是在李云斌上任后的第五个月,他说:“当时我们村里外出学习,看到其他地方都不是单一的种一个品种,所以就想着在荒地上再种点其他经济作物。”

就这样,合作社每人筹了16万元,把中药材白芨带回了发业嘎。

刺梨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公司占利70%,合作社占30%,在这30%中,80%的盈利归村民所有,剩下的20%为合作社的发展资金;

白芨产业,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盈利的10%归村民所有;

丹参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公司负责购苗、肥料,占利30%,合作社负责管护、种植,占利70%,其中的60%归村民所有,剩下的40%归村集体积累、合作社;

白芨育苗产业,盈利的50%归村民所有,10%用于村集体积累,剩下的40%归合作社股东。

 在白芨育苗基地中务工的百姓。*瑶 摄

现在村里的户村民的土地已经全部入股,入股土地数量达.62亩。产业已经全覆盖到了所有的村民,每户每年至少增收元左右。春种秋收,发业嘎的村民尝到了“三变”改革的甜头,干劲也更足。

“三变”改革的推行,让许许多多像发业嘎村一样的村寨系上了增收致富的“金腰带”,一组数据是 的说明——年,六盘水贫困发生率为23.3%,开展“三变”以后,年底贫困发生率降至7.34%。

目前,盘州市有.48万亩承包地、40.8万亩集体土地、14.31万亩集体林地、.69万平方米水域水面入股经营主体,有89.71亿元各类资金参与“三变”改革,有52.69万户农户入股经营主体成为股东,入股受益农民.74万人。

同时,采取“保底收益务工收益分红收益”方式,着力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建立劳动就业型分享机制、经营型分享机制、股份合作型分享机制、集体经济增收型分享机制,着力解决“一股了之”、农民“坐等分红”等问题,充分激发入股农户的内生动力,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年底,入股农户中有78%实现了“三重收益”,户均增收元,贫困户户均增收元。

此外,还实行“合同书、股权证、分红单”、“三个到户”的监督管理措施,着力保护农民权益,组建了“三变”法庭、检察室、律师团队等,对“三变”改革合同规范、股权设置等开展服务指导;全面推进入股农户“三个到户”全覆盖,把股权是否明晰、分红是否兑现、利益机制是否合理等作为监管的重中之重,保障农户收入稳定增加。市级财*每年预算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万元和“三变”改革风险补偿金万元,撬动商业保险进入“三变”产业;组建93个乡镇民生监督组、配齐名村居纪检员、选聘名民生义务监督员,强化民生监督,切实防范改革风险。

(来源:贵州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huazixunlh.com/afhzp/257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