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首席记者鲍亚飞
位于淳安县西南的浪川乡,人口相对密集,地势较为平坦,蚕桑产业发达。浪川乡立足农业基础,发挥淳商回归作用,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助推农业全面提升。年,全乡发展养殖户户,桑园余亩,每年产茧余吨,年产值2千万元以上。
(▲图:桑葚成熟时游客前来采摘)
搭建平台结对子,农家产品卖进城
今年2月浪川乡商会成立以来,浪川乡*委*府积极与商会成员沟通,逐渐搭起商会与各村经济发展、消薄增收的新桥梁。
商会会长方丽*与峰川村结对之后,一直为村里的消薄增收出谋划策:听说峰川村面条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农产品,制作工艺讲究,吃起来回味无穷,便马上和村里谋划,通过两个小时的商量, 决定由村集体负责制作面条,他自己帮忙吆喝推销。仅仅几个月的实践,帮村里卖出了箱左右的面条。
(▲图:峰川村挂面)
荷塘成了消薄路,书记带头来致富
新桥村书记王健淳原来是个体商户,也是商会成员,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年当选为村书记后,为了带动村里发展,宁可耽误自己的事业,也要把发展村级经济放在头等位置。
村委楼前面有一大片田地,如今不少村民都外出工作了,不少田地都荒废着。看着这些田地,书记忽然有了想法,何不把这些田地流转过来种莲藕呢?说干就干,村两委商量后马上就开始征地,经过前前后后一个多月的测量,起早贪黑上门与农户沟通,终于流转了30亩连片田地回来。
(▲图:新桥村三十亩荷花田)
如今,荷塘成了村里的颜值担当,莲子成了村里的金粒子,一年能给村里带来不少钱呢。
(▲图:村书记王健淳在路边卖莲子)
投资百万心不慌,绿水青山成“金山银山”
亩的山林,不能砍树怎么赚钱?占家村一片看似没啥经济价值的山林,在杨心辉眼里却是实打实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本来对这片山林的定位,主要是以生态效益为主,适当开发旅游产业。”村书记杨建威介绍道,“不过后来杨心辉从外面请来了专家,为山林开发把脉问诊,真就发现了这片山林的独有价值。”
(▲图:占家村亩杉树林)
原来,这片山林因为林木茂密,日晒极少,坡度较大,不适宜农作物生长,但种植白芨这一中草药,却是“天作之合”。常年在外经商的杨心辉特地请来专家进行了专业评估,发现当地的土壤、水源等条件都极为适宜种植中草药。于是,杨心辉二话不说,投入资金万,流转土地亩,种植根苗万根,在家乡打造出了一片全县数一数二的白芨种植基地。
“松林落叶就是自然肥,特殊地形就是‘除草剂’,这片山林里的白芨,要四到五年后才能产生效益,但一旦养成,不仅价格高出寻常产品一倍以上,且产量极高。家乡的这片绿水青山,以后肯定能成为我们村真正的共同的金山银山!”杨心辉说。
(▲图:林下种植白芨)
大学生回乡种野果,年入百万成典范
八月瓜,又称“八月炸”,是三叶木通的果实,一种非常珍贵的野生果品。在浪川乡红色大连岭脚下的狮古山村,许多村民小时候都尝过野生的八月瓜,它特有的味道是如今难以忘怀的记忆。
陈志毅是这个村里的大学毕业生,“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回村山路边发现了小时候吃过的野生八月瓜,摘了一些与家人和亲友品尝,大家都觉得很好吃,想着何不移植种些在村里田地里呢?”可是种植这八月瓜并不简单,经过四年的精心培育和四处取经,八月瓜终于被他种植成功了。
(▲图:狮古山村种植基地上挂满枝头的八月瓜)
如今他在村里租了50余亩的土地,地里全都种上了八月瓜,亩产多斤,八月瓜每斤价格可以卖到30元左右。因为深受市场喜爱,他每年还要雇5个村民帮忙打理,八月瓜真正变成了“*金瓜”,也为他带来了经济收益。
一个个好想法,一条条“‘野’路子”,浪川乡的淳商对接当地资源,走出了更多更好的消薄增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