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铜仁日报
走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晓景乡七三村,青山绿水环绕下的特色田园综合体园区,好似丹青妙笔勾画的一幅绝美图画,让人心旷神怡。
稻花鱼示范田里,秋稻一片灿*,鱼儿自由游弋;连片的荷塘绿波荡漾,秋的宁静,秋的朴素,秋的高洁,在这里展示得淋漓尽致;翠绿的枝叶间,各色水果挂满枝头,山风拂过,果香扑鼻,让人垂涎欲滴;一户户农家院落里,金灿灿的玉米、火红的辣椒,晒出了“幸福的味道”,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处处显现出一派美好的景象。
这只是晓景乡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道缩影。
近年来,晓景乡着力引领带动当地群众创业就业,增强村级、农户的“造血”功能,建立特色农业产业园,力图从根本上做强做大富民产业。积极推广“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等农业生产经营共建发展模式,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生态养殖业兴民乐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走进坐落于七三村仰天窝山间的能繁母牛繁育基地,蔚蓝的天空、翠色的山峦、绿油油的牧地交相辉映,宛若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
脸庞黝黑的侯志辉今年45岁,干起活来显得格外利索。他和妻子在养殖场里上班,每人每月工资元。“心里高兴,干活不累!”夫妻俩工作起来配合默契,侯志辉笑着说,“我们之前在外打工,一年跑下来,积余不多。今年乡里让我们来这里上班,收入不比在外务工少,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很满意。”
该基地由成都大农集团公司作为技术支撑,引进头以耐热耐寒著称的安格斯能繁母牛。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晓景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为平台,全乡17个村等额入股资金20万元,合力发展养牛业。
明确乡、村干部深蹲场里指导示范点建设工作。建立亩饲料基地,一个青贮饲料加工厂。建立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民享受到产业发展红利。
在能繁母牛生活区,环境干净,“全副武装”的基地技术负责人杨纲正在严格地给牛群做着“体检”。“为保证每一头母牛产出安全、优质的牛崽,我们不敢有一丝马虎。”他说,基地里的能繁母牛已陆续产崽。一头母牛可以产出12头牛崽。公牛由成都大农公司回收,统购统销。在惠民*策鼓励下,养殖大户不断涌现。
科学规范的养殖场圈舍所处的环境清幽宁静。“养殖场地理环境好,开窗后,外面飘来的都是清新空气和阵阵花香。”杨纲说。
近年来,晓景乡生态养殖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生猪养殖上,吴家村、高寨村、大土村生猪养殖项目采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带动效应明显。据统计,全乡散养生猪存栏头,预计产值余万元。肉牛养殖上,重点发展晓景乡七三村安格斯能繁母牛养殖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投入财*衔接资金万元、财*资金45万元,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资金万元,目前已采购安格斯带胎母牛头,并已顺利生产31头牛崽,预计年纯收益81.5万元。散养肉牛存栏0多头。山羊养殖上,目前存栏只,预计产值多万元。
生态渔业养殖上,发展高标准稻田稻花鱼养殖、莲藕池养鱼,投放鱼苗0斤;充分利用乡辖区内峡门口水库发展生态养鱼,年产出斤,年收入7.5万元。因地制宜发展渔业垂钓收费项目,该项目年收入可达20万元。
据悉,由于生态资源良好,目前全乡肉牛、生猪、渔业等生态养殖业态势良好,晓景乡正向生态畜牧养殖大乡迈进。因为地处黔渝两省市四县交界商贸活跃边区地带,作为昔日“油盐古道”的晓景乡,正在成为周边地区重要的牲畜交易集散地。
“当前,我们正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加快产业化进程。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实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培育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化水平。激活流通,积极建设交易市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晓景乡*委书记张珍飞说。
撑起农田“保护伞”咀嚼“山”里的幸福
近年来,晓景乡科学谋划、分类施策,分步实施“造血”计划,不断注入资金,打造产业富民基地,培育彰显地区特点、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和品牌产业。
侯家寨村群众有着长期种植中药材的历史。目前,侯家寨村种植玉竹亩,总投入资金.5万元,利益联结覆盖户人,带动群众就近务工收入50余万元。预计亩产斤,总产万斤,总产值万元,村集体经济可收入8万元。亩金银花已经投产,带动群众务工收入90万元。发展*柏亩、白芨20亩,*精、其他中药材80亩。如今,中药材已成为促进侯家寨村群众持续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实现了产业兴旺、群众增收的目标。
种植蜂糖李、空心李为主的特色水果产业。全乡共计种植蜂糖李亩,空心李亩,蜜柚亩。种植蔬菜面积累计亩,晓景村、水池村蔬菜基地建立大棚蔬菜46个,已见成效。今年全乡发展辣椒产业1亩,带动约多户农户通过务工和土地流转增收。
据统计,全乡生态茶园总面积亩,以种植白茶、绿茶、*金茶为主,年实现产值1万余元,建立了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覆盖农户户人,带动群众就业余人次。今年全乡烤烟种植亩,总产值万元,带动群众就近务工增收万元。
站在海拔近0米的管家村管家盖山顶生态茶叶基地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特有的云贵高原、乌江沿线小气候特点赋予了这里的茶叶富硒、有机等优良品质。在这里,随处可见采茶工人忙碌的身影。
“我们坚持统筹推进产业发展路子,采取‘*府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民众参与’的模式,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乡村产业优化升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兴旺打下坚实基础。”晓景乡*委副书记、乡长蔡应举说道。
依托优势布新局田园晓景扑面来
依托良好生态,晓景乡以生态养生为主线,以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涵盖乡村旅游、小镇风情、乡村农场、原味乡村与农家乐、乡愁体验区等多个功能区域,着力打造生态养生的“山水田园·美丽晓景”,提升当地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
推动“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七三村和“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管家村“两翼”加速发展,拓展空间规划,围绕“一区两园三带”(规划建设水池至集镇新型工业园区,高标准建设七三特色田园乡村、管家盖上生态茶观光园,全力打造晓景至野溪连接侯家盖上中药材产业带、大土连接六台山生态畜牧产业带、长岗岭至七三连接南腰界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带)战略布局,持续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集中力量发展生态茶、中药材、蔬果、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特色林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农业发展基地。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做活林下经济,做活做足林果、林禽、林菌、林药、林蜂等文章,延长产业链,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重点在生态茶叶、生态中药材、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生态烤烟、生态果蔬和生态优质大米等产业加工上做足文章。着力打造涵盖茶叶、中药材、畜牧、渔业、烤烟、果蔬和优质大米的加工工业区,着力粮油加工扩规增量、茶叶加工升级提档、果蔬加工提质提速。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发展精细化综合加工,搭建体系化物流网络,开展品牌化市场营销,推进社会化全程服务,连成一体化产业链条。
不断调优结构提质增效做大农业经济总量,奋力闯出一条彰显生态品牌价值、具有自身特色的山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到年,确保全乡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5万亩,产量万吨以上。培优生态茶产业,巩固扩大现有果蔬基地。保证生猪产业发展稳定增长,在环境可承载的基础上壮大生猪产能。挖掘可用水资源,依托“贵水黔鱼”生态品牌,有计划地推进库塘生态养殖、设施渔业、稻田养鱼、特种鱼养殖及加工等渔业产业发展。
围绕“旅游乡村”,推进七三村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建设做好创建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乡村旅游研学基地。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红色文化旅游,以七三村田园风光、峡门口水库休闲垂钓为发展平台,打造山水田园综合体,让人们在山水观光中体验到乡愁。“山水田园·美丽晓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