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行动紫云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为乡村振

北京 的皮肤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802/4439528.html

三月的紫云大地春潮涌动:板当镇亩蓝莓长新芽,坝羊镇3.6万亩茶园泛新绿,白石岩乡紫云红芯红薯标准化示范园内亩红芯红薯已育足了苗……这是紫云自治县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写照。近年来,紫云深入实施现代农业攻坚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年,紫云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完成39.2亿元,增长9.9%;粮食总产量11.12万吨,增长3.15%;种植经济作物47万亩次,增长9.89%;畜牧产业不断壮大,大中家畜存栏43.97万头,出栏36.88万头;禽存栏93.03万羽,出栏.02万羽,为全县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和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支撑,为美丽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

深化“三变”改革唤醒沉睡土地资源

公路两旁,一片片石榴树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绿叶,一丘丘荒坡披上绿装,一片片梯土层层叠叠,一株株蓝莓桠枝绿叶,昔日荒芜土坡,如今生机勃勃,这是3月20日记者在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看到的场景。

“谁也无法想到,三年前,这一带还杂草丛生,全是被农民搁荒的山坡地。”在板当镇硐口村百灵生态蓝莓园,园区负责人陈鹏介绍,年12月,在紫云县委、县*府及板当镇*委*府的指导下,他开始对眼前的这片荒土地翻耕,并于年3月开始大面积栽种蓝莓,目前蓝莓总面积已达亩,其中套种亩中药材白芨。

“蓝莓是一个用工密集型的产业,平时除草、修枝等工种,附近村民基本上都能入园务工,到成熟期,每天用工量更是达到上千人。”陈鹏说,目前,蓝莓园已成功申报为省级农业产业园,规划总面积为亩,通过“三变改革”,流转农民土地发展蓝莓产业,唤醒沉睡土地资源,不仅让荒山“变”金山,农民的收入还能大幅提高,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板当镇是紫云通过“三变”改革唤醒沉睡土地资源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走进坝羊镇3.6万亩茶叶示范园区,茶农分布在纵横交错茶陇之间,开始采撷嫩绿的茶叶新芽。

近年来,坝羊镇新山村以贫困户资金变股金、农民土地变股权等多种合作方式发动群众发展茶产业,目前通过流转土地已发展余亩茶园。“全村25户贫困户每年可从茶叶合作社分红元以上,土地入股的茶农也能根据股份分得总利润15%的红利。”新山村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峰告诉记者。

据坝羊镇镇长班兴坤介绍,“三变”改革唤醒许多撂荒的山坡地,目前全镇已发展茶叶产业3.6万亩,8个行*村除鸡场坡村没有茶叶专业合作社外,其余7个行*村都设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近两年各村又依托合作社成立了茶产业村级发展公司。合作社每年都提出一定比例的收入,来壮大村集体资金池和继续投入茶产业发展。

走进火花镇达邦片区葡萄产业园,细细的葡萄藤蔓已露出了新绿。“这些种植葡萄的土地,大多是荒野的坡耕地,村民不仅获得土地流转费,还在葡萄基地打工增加收入,葡萄产生收益还能分红。”站在达邦万亩葡萄生产基地,火花镇镇长吴江涛介绍。目前,该镇已发展山地紫葡萄余亩。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整合与激活,探索“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目前,全县已建成紫云低热河谷早熟蔬菜示范园区、紫云观光农业示范园区、紫云山地紫葡萄农业示范园、紫云生态茶业示范园和紫云休闲农业旅游创新示范园区、紫云生态蓝莓示范园区等6个省级园区,12个乡级园区。其中,6个省级园区共流转荒坡、水田、旱地共10余万亩,已示范带动农户近20万人。

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支柱产业

走进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大营镇,一个个产业大棚拔地而起,村民们有的在栽种中药材葛根的大棚里育种,有的在食用菌大棚里安放菌包。

“今年1月初入棚的2.5万棒菌棒,一周前共收获多斤鲜菌,全部每斤4元钱销出。”大营镇*委书记陈凯说,食用菌产业是一个用工密集型产业,能解决群众就近就业和基地用工问题。

陈凯告诉记者,大营镇赶时间、抓机遇,全镇轰轰烈烈地开展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力争在今年将全镇现有5.2万亩土地,除用1万余亩土地用来发展生态鸡、蛋鸡、食用菌产业,用亩土地来发展魔芋产业外;其余3万余亩土地全部用来发展中药材产业,将大营镇打造成贵州百灵集团的中药材产业示范小镇。

在白石岩乡红芯红薯育苗基地,一层白色的薄膜下,红薯苗正茁长成长。白石岩乡*委书记班祖刚介绍,白石岩地处滇桂黔石 片区,重峦叠嶂,破碎的土地阻碍这里的发展,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传统农耕为主。进入新时期,调整产业结构,走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路子成为该乡的不二选择。“全乡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已发展红薯万余亩,直接带动80余户村民脱贫。”白石岩乡镇长粟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初步测算,一亩地可收获公斤红芯红薯,合作社或公司以每公斤6元的保底价收购,除去种植成本等,一亩地可收入元左右,比原来种植玉米产值要高10倍。

“振兴乡村,农业产业兴旺是关键。”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彭传刚如是说。

白石岩乡的红芯红薯,宗地镇的花猪养殖,板当镇的薏仁米,坝羊镇的茶叶,火花镇的蔬菜和葡萄,松山镇的精品水果……近年来,紫云自治县依托资源禀赋,通过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培育各具特色的扶贫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发展成绩突出——

至年,紫云全县红芯红薯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万斤、示范带动种植农户余户,直接受益贫困户余人;发展茶叶产业0亩,去年新辟茶园亩;发展蔬菜25万亩次,产量37.5万吨;全县种植精品水果面积达20万亩,其中2.1万亩已挂果。

延长产业链推进农业“接二连三”

近日,记者在紫云格凸红生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发酵车间看到,一缸缸原汁葡萄浆整齐摆放,成品车间内,几名工人正在包装格凸红葡萄酒。

“年,火花镇生态葡萄收获季,我们到火花大量收购鲜果葡萄,当年共加工生产出格凸红葡萄酒10万瓶。”公司负责人伍朝斌介绍说,做现代农业深加工,不仅解决了种植户愁销的问题,还延长了产业链,推动山地现代农业逐渐转型,让现代农业产生更大经济效益。随着紫云葡萄产业的产量逐年增加,他们深加工的格凸红葡萄酒数量逐渐增大,年,消化葡萄近70万斤,加工生产格凸红葡萄酒20万瓶,销售市场拓展到省外市场。

近年来,坝羊镇茶叶示范园区坚持走茶旅一体化发展之路,目前已引进众宜茗山、土红坡、紫丰、映红四家茶叶龙头企业,助推茶产业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在培育红芯红薯品牌方面,紫云自治县正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公司”、“公司+合作社”等模式,促进红芯红薯产业体系中生产、供应、销售各环节的专业化发展,同时围绕“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目标,实现产、供、销无缝链接,奋力推动红芯红薯“红”起来。

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青岛等地的华润、山姆、华联、沃尔玛、吉之岛等大型超市均可购买到紫云红芯红薯,在京东商城旗下的生鲜电商等电商平台上也可购买。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红芯红薯‘国家地理标志’品牌,进一步加大红芯红薯产业扶持力度,建立完善‘三品一标’体系,建设储藏及物流运输配送点、做好产品的溯源跟踪,规范销售市场。通过招商会、推介会等方式加大红芯红薯宣传推介,提升紫云红芯红薯品牌和知名度。”紫云自治县县长王永胜说。

为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一 产业融合发展,年8月10日,紫云自治县与深圳优纤贝集团正式举行项目签约仪式,项目计划新建西南农特产品交易中心,主要建设展销中心、安全检测中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农产品交易区、生活配套区、仓储中心、加工分拣中心、物流中心、行*大楼、酒店、宿舍以及其他综合配套设施等。同时新建食用菌及果蔬种植示范基地综合开发项目,投资金额合计6.5亿元,主要进行食用菌开发与种植、果蔬种植、观光、休闲、养殖、农业电商、农业科普基地等综合开发。

同时,作为全省十个生态功能县之一,紫云的发展不是单一的生态建设、农业园区建设,接下来,紫云自治县紧紧围绕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以全市第五届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推进全域旅游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以格凸河风景区为龙头,依托特色文化和自然生态优势,重点开发休闲度假、养老健身、山地户外等生态复合型旅游和科普探险等综合性旅游项目,让坡耕地变为花果山、景观带,推动山地旅游与农耕文化、乡村文化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产业收入实现井喷式增长。(来源:安顺日报范成荣*松伍水清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huazixunlh.com/afhzp/455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