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6日消息(记者王溪通讯员孟奇普歆雁陶涛秦伟)“我亲身经历了这一场脱贫攻坚的战役,这场战役取得了全面胜利,是我们中国共产*可以载入史册的一次伟大成就。”作为脱贫攻坚战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十分感慨。
脱贫地区的发展面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是等靠要,现在是要致富、要技术、要市场;过去是泥巴路,现在是水泥路;过去是叉叉房,现在是砖瓦房。”朱有勇说,通过多年的努力,脱贫地区的基础条件大幅改善,发展面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可持续,要有内生动力。所以,还要靠发展产业。”他表示,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持续提升,过去强调吃饱,现在需要吃好,“我们山里面可以生产出更好的、品质更优的农产品来满足消费需求,就可以拉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朱有勇说。
对脱贫的群众,要“扶上马送一程”
来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之前,朱有勇刚刚去了一趟澜沧。澜沧县是云南 一批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近年来,在朱有勇一班人的倾情帮扶下,当地种植、养殖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村民腰包鼓起来了,村庄面貌显著改善,贫困群众坐上了脱贫致富的列车。
脱贫只是 步,更好的日子在后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朱有勇最近思考的大问题。
“如果现在撤了,如果各类资金或者帮扶*策都撤了,那么脱贫攻坚的成果就无法巩固。”朱有勇说,*府工作报告说得非常实际、非常具体。对脱贫的群众,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继续压实压紧责任,确保工作不留空档,*策不留空白。
发展产业必须靠人才支撑
“刚脱贫的地区,劳动力整体素质还比较低。要想发展产业,必须要靠人才支撑,有更多的乡土人才、科技人才、营销人才,才能把产业做好。”朱有勇表示,资源开发利用、乡土人才培养、巩固脱贫成果之间是互为支撑的。现在农业同质化程度过高,说种大白菜赚钱都来种大白菜,说种姜赚钱都跟着种姜。实际上市场需要不了这么多,一窝蜂来做,就会亏。“所以,我认为乡村振兴一定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来发展特色产业,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
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是云南的核心竞争力
“云南其中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就是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朱有勇认为,如何把生态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是一篇大文章。比如,从农业来讲,云南有生态蔬菜、生态水果、生态茶叶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做成做强的。“我想特别强调一点,就是云南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多万亩,在国内 。”朱有勇表示,中药材不是快消品,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发展空间大、带动范围广,云南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
“现在云南的交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国内排名前列,为产业发展来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朱有勇表示,下一步将带领团队集中精力在林下经济方面做一些工作。现在已经有很多成果,包括林下三七、林下重楼、林下*精、林下白芨等等,基本成熟,现在正在推广。以林下三七为例,已累计种植一万亩左右,还将继续在昆明、红河、普洱等地推广种植。“希望在‘十四五’期间能做到几万亩,带动山区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做实做强。”朱有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