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路草一路白芨》的记载为:“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名白芨。”白芨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是一种常用中药,但因连年的狂采滥挖等因素影响,使白芨野生资源产量急剧下降,供需矛盾日益扩大。
任何的野生资源都是有限的资源,无休止开采是加速了资源的枯竭。白芨就是这样眼睁睁的事实,多年前,白芨种苗、白芨价格还处于低价格的时候,基本是无人问津的产物。白芨的市场需求陡然增高,促使白芨价格一天一个样的增长,白芨从无人问津的产物一夜间变成万人哄抢的宝贝,就这样,白芨成为了山区群众致富的新宠儿。
目前市场上白芨近期市场货源走动迟缓,行情暂保持稳定,由于该品库存量较丰,现市场统货价在-元上下,选装货元左右。近期市场货源走动较缓。后市行情暂保持平稳。
以下白芨价格数据能看出新宠儿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市场的反应:
一、年年缓升。年1.10-1.20元,86-87年2-3元,88年3-4元,89年-91年4-5元,92-93年5-6元,94年6-8元,95年8-9元,96年10-11元,-年的是12元。在这16年里白芨市价上涨了11倍,但是剔除掉通涨的因素,还是缓升。
二、大幅震荡。年白芨的市场价格是12-15元,-年16-18元,年上半年突然暴涨到了50元,-年又回落35元左右。
三、月月暴涨。进入到了年白芨市价格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4月涨到40元,5月涨到50元,6月涨到60元,7月涨到70元,因为全国的各大药市,云贵川产地,大货走空。
四、百元天价。年的时候白芨出现了百元天价,到年3月一直都维持在元左右,且有价无货。
白芨的稀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白芨神奇的疗效,其性微寒,味苦、甘涩,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机功能。用于结核吐血,支气管扩张咳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还可以用在外伤出血等症状。白芨神奇的疗效,这些广泛的用途也加速了白芨资源的灭绝。
白芨走向濒危灭绝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白芨在中药商品里面本属于小品种,在50-80年代,全国入药的需求不超过吨。年的全国中药普查,白芨的资源状况和商品的产、供、销、存等情况是没有列入统计的范围,因为在当时白芨野生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今非昔比,我国目前的白芨需求量要比20年前增长大约5-20倍,需求达到数千吨。
近几年,白芨需求量增加,价格步步高升,药农们在野生的白芨采挖时,大小不留,价格越高,挖得越干净。因为野生白芨是以假鳞茎作为主要的繁衍方式,这种的采挖方式是造成白芨野生种群被发现一片挖一片,随之也就是灭绝一片的一个重要原因。白芨本应在10-12月采收,这个时候它的假鳞茎个大饱满,含胶量高,质量好,鲜货折干率高,可是,由于市价高悬,种质资源稀少,近年以来总是会提前到4月的花期时采挖,这样彻底斩断了白芨用种子繁育后代之路。
白芨的生长环境变得是越来越恶化。人类的活动也是范围越来越广,荒地的草丛是越来越少,白芨生态条件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近年来云贵川等这些山区发展林果经济,大量开垦荒坡,种果种茶或者种药多种经营,然而这却破坏了白芨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白芨失去了生存繁衍的空间条件以后,存土的资源是越来越少,白芨商品也就变得越来越稀缺。资源稀缺,供不应求,价格必涨已成定局
归根到底,白芨走向濒临物种,是因为山区的群众都在寻找一条发家致富之路,一个物种的新起,过度的开采,加速了白芨濒临的步伐。但是,白芨市场需求量巨大,野生资源枯竭,人工种植尚未发展成熟,物以希为贵,发展中药材白芨种植将获得丰厚的利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