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生产技术规程

1.1繁殖方式

采用芍头种植繁殖。

1.2芍头选择与处理

秋季采挖芍药根时,选无病虫、无霉烂、无空心、粗壮、红色芍头作繁殖材料。将芍头按其芽的大小、数量和形状切成块,每块留粗壮芽头2个~3个,芍头下留根3cm左右。进行土藏或砂藏,砂、土用70% 托布津倍液消*。或待栽种时,于留种地块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芍头,随挖随栽。

1.3栽种

栽种时间

分秋栽和春栽。秋栽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春栽在清明节前后。

整地与施肥

前作收获后进行整地,深翻30cm以上,使土壤细碎、平整,拣净杂物。翻土前每m2撒施腐熟有机肥kg~kg。四周开排水沟。

浸种

用50%多菌灵倍液浸种10min~15min

播种

每m2用种量4个~5个。按行株距35cm~40cm×33cm~37cm开穴,穴深10cm左右。每m2施腐熟有机肥kg~kg,待肥水下渗干后,将芍头芽朝上植入穴内,盖细土3cm~6cm。

1.4田间管理

差缺补苗

春季齐苗后,补齐缺株,每m2保留4株~0株。

中耕除草

采用人工方法除净田间杂草。不应在植株旁松土,避免伤根。

第1年~2年:每年中耕3次,及时清除杂草。 次于开春后出苗前进行浅锄;第二次于夏季杂草大量滋生时进行,较 次稍深;第三次于秋冬季倒苗后进行。

第3年~4年:每年中耕1次,于初春进行深耕除草。

每次除草后,将杂草、枯枝残叶及时运出田间销毁。

施肥

秋栽的于次年开始追肥,春栽的于当年开始追肥。

年:于5月初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每m2施腐熟有机肥kg~kg。

第二年:于4月下旬~5月进行,每m2施腐熟有机肥kg。

第三、四年:每年追肥1次于4月下旬进行,每m2顺行间开沟施人畜粪水kg。

1.5抗旱排涝

天旱时勤浇浅灌,雨涝时及时排水。

1.6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科学应用化学防治技术的原则。

农业防治

选择地势高、通风好、土壤疏松的地块;选用无病健壮芍头,浸种;深翻炕土;合理轮作、密植、施肥;加强水肥管理;及时中耕除草、除去病株和植株基部发病的老叶,清洁田园。

物理防治

在白芍集中种植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地下害虫的成虫。

化学防治

主要病虫害及推荐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2.采收及采后处理

采收

栽种后3年~4年采收,于9月~10月选晴天进行。先割去茎叶,再将芍根全部挖出,去除泥土,运至室内。

采后处理

芍根从芍头着生处切下,将粗根上的侧根剪去,修平凸面,切去头尾,按大、中、小分别堆放在室内。

产地加工

1.煮芍去皮加工

煮芍:按芍根粗细,分别用水煮沸,水量以淹没芍根为宜,以煮透为度。煮沸时间根据芍根粗细而定,一般掌握芍根无白心为好。

去皮:将煮好的芍根迅速从锅中捞出,立即用凉水冲洗,用竹刀仔细刮去芍根外层栓皮,并把有虫眼处挖净。不能使用铁制刀具刮皮。

干燥:将煮好的芍根及时运送晒场,薄薄摊开,爆晒1h~2h后,渐渐地把芍根堆厚爆晒。每天不断上下翻动,中午太阳过猛,用竹席等物盖好芍根,15:00~16:00时后再摊开晾晒。反复3d~5d后,在室内堆放“发汗”2d~3d,再晾晒3d~5d即可。

在加工过程中如遇久雨天气,用文火将芍根烘烤。

2.去皮煮芍加工

去皮时选择晴天进行,先将芍根置清水中浸泡1h~2h后再去皮。去皮后的芍根用清水浸没。煮芍和干燥的方法分别与6.3.1.1和6.3.1.3相同。

3.药材品质要求

符合国家药监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年发布)。

3.贮藏

存放在清洁、干燥、阴凉、通风、无异味的仓库中,温度控制在25℃以下,相对湿度≤70%。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huazixunlh.com/afhzz/191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