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宣威扶贫山药书记邓冬退役不褪色

初夏的清晨,云南省曲靖宣威市双河乡梨树坪村碧绿的田野上一片繁忙,驻村扶贫 书记邓冬一早就同村民们忙着给越长越高的山药藤搭架子。

年,邓冬转业至南方电网云南曲靖供电局工作。年底,在“挂包帮”时,邓冬便与梨树坪有了不解之缘。年,驻村,邓冬开动脑筋扶贫又扶志,自学并在全乡推广山药种植,连续三年为大山里的孩子开展公益夏令营,因工作突出,年底被宣威市委任命为双河乡*委副书记(挂职)、扶贫工作队大队长。被聘为“共青团中央青年讲师团”全国青年榜样组讲师,受邀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宣讲驻村经验,评为年云南向上向善好青年,日前,又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 共青团干部”。

云南宣威扶贫“山药书记”邓冬:退役不褪色

因地制宜强产业

扶贫要扶根,产业扶贫是抓手。年驻村扶贫后,针对当地雨水少等实际情况,一番摸底调研后,他决定带领村民发展耐旱产业——山药。

不懂技术,他就网络自学、实地观摩求教,并在宣威城郊租下了一片试验田自己动手试种,摸索出一套完整的种植技术和行之有效的种植经验。

“从来没种过,不晓得搞不搞得成。”贫困户聂仁彦和大家一样,内心拒绝。

云南宣威扶贫“山药书记”邓冬:退役不褪色

要发展产业,示范带动很重要。邓冬带着大家去参观学习了一圈,开展“田间课堂”,好多人动心了,聂仁彦也跟着试了试。他家去年种了12亩山药,单项收益就6万多元。

跑断腿,喊破嘴,不如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尝到甜头。“亩均增收元以上,山药书记‘名不虚传’。”心里有底,今年聂仁彦家一口气种了20多亩山药。

从浅生槽种植,推广到彩条布种植、打孔种植3种种植技术。从买山药种子到自己培育种苗并向邻近省份出售。从25户发展到全乡户贫困户,从10亩推广到多亩。借助地方*府和单位的扶贫资金,形成全市产业发展示范点,引入产业公司开启订单农业模式打开销路,邓冬仅用了三年时间。

“说一千道一万,多途径帮助村民增收是关键。”用同样的思路,邓冬同时推广中草药种植,目前,丹参、牡丹、*精、芍药、白芨等全乡种了亩。两项产业为村级集体经济贡献率占95%。

撒下向上向善的种子

年底,在“挂包帮”时,邓冬便与梨树坪有了不解之缘。

一次走访时,他注意到村里徐承路、徐亚妮两个孤儿一直盯着电视夏令营广告。“养正一个孩子,改变一个家庭。”邓冬萌生了针对贫困户子女和孤儿组织短期公益夏令营的想法。

*事训练,攀岩,参观科技馆、博物馆、重点中学,了解消防和特警部门,看直升机……协调各方资源后,年只有梨树坪村10多个孩子参加,后面两年名额扩大到宣威市20多个乡镇全市,共多个孩子看到了“诗和远方”。

从此,向上、向善和梦想的种子在这里撒下。

10天活动,能够带给孩子们的实在太少。如果他们在外打工的父母能回村,更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年,邓冬建起了扶贫工厂,引进了车饰、塑料花等手工项目。没人,就打电话,电话不行,就到务工地说服他们,*人那种永不服输、永不言弃的精神感动了大家,终于“找回”6户父母,他们除了种植,得闲时到扶贫工厂做做手工,一个月也能赚个元左右。

他还成立助学基金,建爱心超市,策划为留守儿童过生日、捐建图书馆……各种*点子广泛调动了社会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孩子们的笑容多了起来。”邓冬说。

防疫“带头人”捐菜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年初二到岗坚守后,邓冬招募在家的大学生、组织乡镇各村*员和团员成立志愿防疫队,排查回村人员、忙防疫宣讲、劝阻或从简办理婚丧事……为保证大家的安全,为全乡防疫人员捐赠防寒大衣60件、口罩0个、消*液公斤、酒精30公斤。

云南宣威扶贫“山药书记”邓冬:退役不褪色

除了做好乡、村防疫,看到武汉各类储备物资告急而村里大量生态蔬菜上市,邓冬便想捐菜至鄂,村民纷纷响应。协调联系运输及物资捐赠等难题后,50吨蔬菜2天便送达到湖北汉川市各医疗机构。

“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邓冬话语间轻描淡写。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5月16日,云南省人民*府发布通知,正式批准宣威市等31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而邓冬依然忙碌,他筹备的山药初加工厂即将建成,山药、中草药两条加工生产线即将上线。

“家门口就业好处多,管娃、致富两不误,脱贫后希望更多的村民能回归振兴乡村。”邓冬说。

云南网记者杨之辉通讯员阮松萍摄影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huazixunlh.com/afhzz/399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