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东,年3月调任重安镇担任*委书记。 记得刚到重安镇时,正值脱贫攻坚 冲刺阶段,面对产业经济不强、大部分村干年龄老化、部分*员干部工作不积极、群众发展意识淡薄等一系列问题,我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责任有多大。 作为*委书记,我将抓*建这个 *绩和抓脱贫这个 任务紧紧扭在一起,以提升基层*组织为重点,围绕突出问题导向,通过构建*委主责、*府主抓、干部主帮、群众主干的脱贫攻坚大格局,逐渐把责任细化到每一个攻坚队,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切实改变了*员干部的精神面貌;通过探索“*建+”的新路子,不断整合组织资源、凝聚组织力量、发挥组织优势,把*建活力转化为富民兴村的动力,全镇脱贫攻坚跑出“加速度”。
走访贫困户
产业发展是助推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在脱贫攻坚拔寨的重要关口,我带领重安镇**一班人,牢牢把握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集中火力, 发力,全力攻坚,着力创新了“*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由村*支部牵头,把*员群众组织起来、抱团发展,形成了支部引领方向、能人带动致富、群众广泛参与的 扶贫工作格局,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与此同时,在继续抓好林下养鸡、林下养蜂、种草养牛、种桑养蚕、种茶、白芨等特色产业和优质水稻、优质烤烟等传统经济产业的基础上,我将“安江坝区”和“皎沙坝区”两个坝区的资源进行了整合,集中流转坝区余亩土地,整合投资.78万元,大力发展以西红柿、辣椒、香椿为主的蔬菜产业,坝区产业预计可带来经济效益破百万元,让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真正成为了群众增收的“钱仓”;目前,全镇农业产业呈百花齐放发展的良好局面。
探望贫困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自己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为 落实“三保障”*策,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短板和突出问题,我还走访21个行*村,了解“村两委”情况,深入村组、群众家中访贫问苦,与老百姓心连心交谈,成为群众的知心人。年7月,全镇把低保动态调整为户人,保障资金元,其中农低保户人,保障资金元;城低保户人,保障资金137元,特困供养65人。 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我们不能仅仅满足带领人民生活由“贫穷落后”到“家道小康”的辉煌成就,而是应该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和组织期盼,继续在新的岗位上发挥“领头雁”作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家园。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锦焘
编辑梁珍情 编审 田旻佳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