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哪儿沿河孙家社区奏响产业发展两部曲

山上,绿树成荫,累累果实压弯枝头;山下,产业开花,群众笑脸温暖心间。这是沿河县中界镇孙家社区的夏天,这也是孙家社区的幸福图景。谁能想到,这个曾经以种植空心李产业为主的传统农业村,如今却在康养产业上一路高歌。改变源于什么?“产业转型。”孙家社区党支部书记龙智毫不思索地给出了答案。优化产业结构,丰富产业业态,孙家社区以实打实的举措,奏响了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两部曲”。第一部曲——瞄准新产业。“大家加把劲,拔草、浇水都再细致点……”7月,虽已过铁皮石斛的采花期,但在孙家社区的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里,仍然可以看见一个个忙碌的管护身影。铁皮石斛,是近年来孙家社区一直瞄准的新兴产业方向,给当地带来了一重又一重的大惊喜。“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收入不高,依靠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太难了,也浪费了我们村这么好的发展条件。”龙智道出了当初发展铁皮石斛产业的初衷。野生铁皮石斛,有“植物药界大熊猫”和“救命仙草”的美称,因其生存条件苛刻,自然产量稀少。孙家社区独特的地貌为铁皮石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石漠化山地上栽培仿野生铁皮石斛虽难度大,但品质好,其多糖含量高于大棚种植,接近野生铁皮石斛特性,市场前景广阔。”龙智说。年,沿河县招商引资贵州沿河乌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落户该县,先后在中界、洪渡、泉坝等乡镇发展仿野生铁皮石斛余亩,其中,孙家社区占余亩。同年,孙家社区充分利用当地空心李基地,把铁皮石斛移栽到空心李树干上,并搭建余个铁皮石斛大棚,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万万没想到,有一天真的能实现顾家赚钱两不误!”说起现在的生活,孙家社区当门组村民赵小娟满心喜悦。十年前,赵小娟积极响应号召,将自家的4亩土地流转出去用于发展铁皮石斛,除了每亩地元的流转费收入,现在她还是铁皮石斛基地的一名长期工,每个月有元的工资,日子越过越舒心。思路一变天地宽。依托铁皮石斛这一新产业的孙家社区,在康养产业发展路上愈加坚定。孙家社区以铁皮石斛、乌江白芨、青钱柳等地道中药材为主导,配套种植空心李,以乌江生物科技公司为龙头,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由公司实行一体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大健康产业。目前,仿野生铁皮石斛基地亩,建成铁皮石斛、白芨训化大棚个,建成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上树亩。第二部曲——提高产业价值。“瞧,这就是我们社区的另外一个宝贝——白芨。”看着眼前长势良好的白芨,龙智难掩心中的喜悦。为积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孙家社区加快推进铁皮石斛产业化,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形成“大棚种植、林下原生态种植、崖壁仿野生种植”三种模式,走出一条“公司+科技机构+合作社+基地+农户”新路,使铁皮石斛产业成为农户致富的“绿色银行”,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赢。把白芨套种在空心李林地里,这是孙家社区推动产业发展的新方式,这一新路也为当地村民的收入套上“双保险”。“孙家社区良好的环境非常适合白芨生长,我们目前已经发展白芨产业亩,科学套种,既不耽误林木生长,还可以让白芨和空心李的生长优势互补,实现林上林下双丰收,以短养长两不误。”龙智介绍。一方土地,因不同的产业,收获了同一份幸福,这背后,正是提高产业价值的意义。空中挂仙果、树上长金条、地下生元宝……如今,孙家社区通过充分利用生态空间,采用空心李林,混交林、石漠化山地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林下种植乌江白芨、青钱柳等中药材,初步形成“空心李、铁皮石斛、白芨”的立体产业发展格局,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产业,绘就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屠琪编辑 阮丹二审 郎艳林三审 吴文仙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huazixunlh.com/afhgx/913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407262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