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秋收已经过去了,农民除了处理残留的农作物外,在闲暇的时间里,都会聚在一起聊聊今年的农作物收成和收入的问题,而笔者也在其中,老乡们议论纷纷说,今年可算是所有农产品的大年,但是,收入却不容乐观,有喜有悲,喜的是丰产了,农作物品质好,一定有很多人上门收购,悲的是,希望卖个好价钱,却不能如心所愿,甚至还滞销,严重则血本无归,轻则能够保本,实在让许多老农操碎了心,就连死的心都有了,甚至还扬言要准备改行。
其中就有一位老乡说,近年来国家也在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发展,极力的推动规模化种植,这是如今 的趋势,这样大家集资购买就可以实现,并不难,像我们村去年就有好几户都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今年就有好几户已经发了家,让人非常羡慕。可是到底要种植什么农作物才好呢?还是转行种植水果?
说白点,能种植的农作物实在是太多了,少则上百种,多则上千上万种品类,就数最为出名的就有玉米、水稻、红薯等粮食农作物,还有苹果、梨、枣、西瓜等水果产品,要么就种有卖点的,要么就种 的产品,否则就照旧吧。
不过要说最为受欢迎的作物还是有的,就如同我们隔壁村种植的中药材白芨,近几年就非常受欢迎,甚至有不少收购商都来村里宣传过,要大量收购白芨,希望乡亲们也加入种植,其价格都非常乐观,利润也非常高,可是,村里的许多人却表示不敢种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白芨又称为白及,以根部为主核心,全株均可入药,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除了新疆和内蒙之外,全国均有分布,白芨自古以后就被我国本草纲目记载为名贵的药材之一,使用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年之前,白芨曾经可是 的野生药材,被炒作得非常疯狂,而且干货价格达到了几百元每斤,甚至被泛滥采挖使用,导致现如今野生白芨难寻,如今大多数都是以人工种植为主。
虽然白芨人工养殖的不及野生的好,但是,价格也是年年只涨不降,据笔者查阅有关数据显示,在年之前,贵州的白芨年产量就达到了吨干货左右,可到到了年之后,产量就严重下滑,只有不到20吨的干货,而且鲜货价格从60元一公斤涨到元左右一公斤,干货价格就更不用说了,肯定比鲜货贵1倍左右。并且,在其他地方白芨的收购价也是年年在上涨,据笔者听隔壁村老乡说,它种植的白芨每亩利润就可以达到5万元,最少利润也有3万元左右。
既然白芨的利润空间那么可观,为啥很多村里的农民朋友却不愿意种植呢?经笔者分析主要分为以下两点。
一:白芨种植的时间长,像我们种植苹果一样,没有个5-6年是赚不到钱的,6年之前都是小丰收,7年才可以达到大丰收,而白芨至少也要3-4年之后才可以丰收,这其中投入的精力和财力就很大,而且还不敢保证3-4年后,价格能够如同以往那样可观。
二:成本太高,对于普通农民来说,种植一亩地白芨来说不算什么,可要是种植10亩地,真的承受不起这样的资金投入。白芨一亩地至少要幼苗-株左右,现如今白芨苗的价格每株至少要2元,要是拿10亩地来说的话,前期的投入就要达到16-17万左右,还有3-4年白搭的人工费,以及肥料和杂七杂八的费用,没有20万以上是不行的。
笔者认为,倘若要从事种植行业,毕竟都是有风险的,对于农民来说一年收入也就不到几万元,倘若要是从事个3年无收入种植业,这对于农民来说压力非常大,而且还不一定有收入,再说种植白芨还要拿几十万出来,农民根本就拿不出手,不想种植的原因也就自然而成了。
各位朋友们,你种植过白芨吗?对白芨的前景种植是如何看待?欢迎大家评论,说说你的看法和想法。